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传承“活态遗产”

  汪方华

  “一万里束水成溇,两千年绣田成圩”。太湖溇港是历经两千年文明积淀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环太湖地区特有的古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2016年11月,太湖溇港成功入选《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一张金灿灿的世界级文化名片。但实践中仍存在太湖溇港遗产范围内乱占、乱堆、乱建现象,一些古迹缺乏有效保护以及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这些都亟需通过立法来予以解决。同时,已形成的溇港保护措施、政策、共识也需要通过立法予以固定,做到于法有据、依法管理。

  为此,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湖州市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太湖溇港保护条例”),并 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已于 6月20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湖州市首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法规,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太湖溇港这一宝贵遗产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石。

  “摸清底数+规划引领”,创新溇港保护设计。加强太湖溇港遗产保护、修复工作,首先要摸清“家底”。史料记载的太湖溇港数量为73条,根据“现存且仍在发挥作用”的标准,经对所有溇港逐条拍照建档,以及专家核定,目前尚存62条。对于如何处理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太湖溇港保护条例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活动传承、合理利用的要求,明确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建立太湖溇港综合协调机制、数字化检测预警系统等,推动太湖溇港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分级分类+建章立制”,构建溇港保护格局。太湖溇港保护条例考虑太湖溇港的不同保护要求及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形成了部门分工协作的保护工作机制。一是将太湖溇港遗产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明确了划定标准、工程建设及住宅修缮的主体和要求,实行差异化保护。二是建立太湖溇港遗产所在地标识系统和相关档案,明确保护区边界。三是建立太湖溇港遗产保护清单制度,明确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细化太湖溇港遗产要素。四是建立太湖溇港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太湖溇港保护合力。

  “活态传承+延续功能”,打造溇港保护亮点。注重对太湖溇港遗产的活态传承,是条例的一大亮点。条例鼓励单位和个人组织对见证太湖溇港历史的民俗活动、民间文学等非遗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依托溇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文旅产业,组织遗产保护传承和活态展示展演,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同时,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不得擅自占用、填埋、阻塞、开挖溇港、横塘、湖漾等行为,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太湖溇港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组织修复受损的溇港,延续“灌、排、引、降、蓄、泄、调、分、运”等功能。

  “全域宣传+舆论监督”,扩大溇港保护影响。保护太湖溇港,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为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太湖溇港保护条例明确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太湖溇港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对保护太湖溇港遗产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进行褒扬。并鼓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依托溇港横塘、溇港圩田、古村落等开展各类研学活动。鼓励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多载体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对破坏太湖溇港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独步太湖南岸,沿着“守护”与“传承”的平衡之道,太湖溇港保护条例的出台,着眼过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正用法治之盾守护太湖溇港这个“活态遗产”,相信未来的太湖溇港必将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作者单位系市人大法制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思学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公益
高质量开展政治巡察 全力护航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建设
守护传承“活态遗产”
市场化改革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思政课教学话语力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