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下渚湖街道的“后备箱夜市”、安吉山川乡的“奇妙后备箱集市”、仁皇山下的“后备箱趴体”……这个夏天,后备箱经济悄然兴起,成为湖州“夜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后备箱经济,就是把汽车的后备箱作为摊位,贩卖熟食、奶茶、咖啡、酒、玩具等产品。这种投入小、门槛低、回本快的经营方式,迅速吸引年轻人,为他们的创业和兼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这种带着潮流文化的个性摊位也吸引着众多市民前往,成为湖城市民的潮玩集市,纷纷前往打卡消费,刺激着大家的消费欲望,为市场的回暖带来新的机会。
后备箱经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城市“夜经济”,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有些问题隐患也在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占道经营、噪音扰民、垃圾处理等,给市容市貌带来了挑战。再如,后备箱摆摊灵活性强,有时连摆摊地点也不固定,一旦出现商品质量或者食品安全问题,很难找到摊主维权。
问题虽有,但对于后备箱经济不妨多一些包容,关键是要在后备厢经济发展与城市治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能“一刀切”盲目管控,也不能“一甩手”放任自流。一方面要对后备箱摆摊的选址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哪些路段、哪些时段可以开放,做到“便民而不扰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事关人身安全的事项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摊主按规办事、诚信经营、拒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意识,引导后备箱经济驶向正确的车道。
(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