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若静
“同学们,你知道一克米有多少粒吗?”近日下午,在湖师附小教育集团西山漾校区的报告厅里,数学老师潘秋月向同学们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是项目化学习“一克米有多少——光盘行动”项目的课堂现场,并面向全省直播。
今年4月,在浙江省项目化学习资源众筹活动中,湖师附小教育集团数学项目化案例《一克米有多少——“光盘行动”项目化学习》获得3星。在这个课堂上,学生经历由自己主导的、以“真实问题”为对象的问题解决过程,主动开展应用学习与探索学习,并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既能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又能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
“我发现平均每天每个班都会剩下5千克饭菜。”“我发现一粒米最快要经过128天才能到达餐桌。”“食堂厨余垃圾一年的处理费用要2万元。”……在课堂的一开始,6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数学老师潘秋月的引导下,学生们用手感受了2分硬币、小面包、黑豆、回形针、一粒米的重量,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何寻找一克米”的头脑风暴,提出各种解决办法:掂一掂、量一量、数一数。最终在电子秤的帮助下,了解到一克米大概有54粒。
“一克米有多少”项目共同体负责人庄晓彤介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们调查学校午餐情况,并开展课堂实践感知重量的多少,围绕“用数据进行光盘行动宣传”的核心问题,最终根据数据进行多种形式节约粮食宣传。
该校区校长吴俊介绍,这样的课堂不仅本校学生能学习,在省教育厅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以该项目为载体,通过线上和线下招募的方式层层扩展辐射,形成由26所学校组成的“项目研究共同体”,由来自城市、乡镇、农村,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老师共同参与,打破学校个体推进的壁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校际、区域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