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志松
本报讯 “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当意外到来时,人们是多么期盼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出现在身边。日前,为纪念第23个“世界急救日”,德清县红十字会举办“精神富有人道样本(第一响应人行动)”发布会。
近年来,德清县红十字会坚持“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红会所能”原则,聚焦主职主业,通过开展“第一响应人”等行动,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打造精神富裕人道样本。
2019年,德清县红十字会实施“5+3+3”闭环式志愿服务模式,构建起“防灾+减灾+救灾”的基层应急救援体系,让灾害事故现场有拉得出、用得上、应得快、暖人心的“第一响应人”。德清县红十字会把具备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急救技能,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自救与互救的人员统称为第一响应人。
三年来,德清县红十字会以多种形式,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网络的防灾减灾救灾知识“五进”活动,提升公众的应急避险及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县的党员救援先锋队32支,建立党员、村社工作人员、普通群众“三个梯队”,建立交警、快递、环卫、保安、导游等行业志愿者队伍,编织一张“第一响应人”生命安全网。此外,实行“第一响应人”120备案制,在全国首创推行“AED机长制”,通过一键呼救定位,让“救”更加高效。
去年7月,台风“烟花”来袭,莫干山镇佛堂村有山体滑坡,造成公路中断,整个村庄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时刻,该村15名“第一响应人”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展开抢险救援。经过9个多小时奋战,险情得到控制。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锡峰感慨,多亏了“第一响应人”,才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
截至目前,德清成立县、镇、村三级“第一响应人”队伍48支,吸纳队员549人,积极参与当地防灾救援、安全保障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国首本《第一响应人》教材,制定全国首个“第一响应人”项目地方标准,配套开发数字化应用系统,上线一键呼救、AED及服务站点查询等功能。如今,“第一响应人”数字化应用系统已被纳入省红会一键呼救多跨场景应用开发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