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成“检察+矛调”

大数据分析为检察监督赋能

  记者  王艳琦

  本报讯  “童装企业老板拖欠我们19名工人工资22万多元,请相关部门帮助解决。”近期,“检察+矛调”大数据集成平台上的一条信访信息引起了吴兴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卢敏强的注意。

  卢敏强迅速将线索移交至刑检部门。经核查,该信访人张某正是一起在办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被害人之一。随后,卢敏强主动联系张某,了解到他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被拖欠工资近6万元,已无力支付治病的医药费。

  于是,卢敏强积极为其申请司法救助,并争取湖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支持。最终,湖州两级检察机关对其联合救助5.7万元,同时还帮助该案中其余符合救助标准的13名工人申请到了11.3万元的救助金。 

  受该案启发,吴兴区人民检察院利用“检察+矛调”大数据集成平台,开展关键词检索研判,排查出该类信访信息50余条,进一步办理欠薪类司法救助案件23件,发放救助金额32万余元。此外,还督促公安机关对某企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立案侦查。 

  2021年6月,吴兴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将检察职能深度融入矛调中心工作,推进法律监督提质增效,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区社会治理中心面向群众、面向社会,联通各入驻部门,是各类信息汇聚处理中心,是我们开展法律监督的线索富矿,值得挖掘利用。”吴兴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沈璋说,经过沟通对接,社会治理中心所有来访信息向检察机关开放共享。同时,借助全市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平台,逐渐汇集起多达56万余条来访、举报信息的数据池。 

  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吴兴区人民检察院构建起大数据集成应用分析平台,利用数字建模、关键词检索、分类汇总整合涵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监督线索2.4万余条,这些线索都是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反映强烈的矛盾诉求。

  吴兴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毕琳告诉记者:“‘检察+矛调’大数据集成平台的构建,能有效帮助找到对接群众法治需求、回应群众呼声、提升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抓手,大数据分析手段为检察监督插上了翅膀,我们将继续挖掘线索,在监督助推治理上作出更大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民生
   第06版:长三角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法治
联动工作站创新“菜单”服务护平安
老年人有了金融宣教基地
大数据分析为检察监督赋能
我市一案例入选全省典型
一男子七次交通违法被查
“三能”书屋为民警充电
社区携手派出所为民普法
精准帮教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正途
萌娃学消防
丈夫以妻子名义借款治病,债务由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