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是美好蓝图成为现实的基础。
今年6月24日,随着“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的举行,一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展示美丽中国生动实践的市域之战,在湖州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鸣锣开战,340余万湖州人民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美丽”全面进发。
城市集团以“城市建设主力军、市级国企排头兵、改革发展急先锋”之姿,凭着一马当先的冲劲、一往无前的闯劲、一干到底的韧劲,踊跃投身主题实践,在城市发展的丰碑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市医养版图持续扩大、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顺利交付、涉疫废物全闭环处置……这些来之不易、令人鼓舞的好成绩背后,是一个快速奔跑的团队,一个敢于逐梦的团队,一个上下并肩汇聚起磅礴伟力的团队。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站在新的起点上,城市集团上下正抖擞精神从更高起点再出发,向着高水平打造实力新湖州、活力新湖州、品质新湖州、人文新湖州、美丽新湖州、幸福新湖州加速奔跑!
陈燕青:“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着患者一天天变好”
对于很多人而言,出院就代表着治疗结束,可在主攻康复治疗的医生看来,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才是真正的康复。今年33岁的陈燕青,就是这样一名深耕在康复治疗一线的临床医生。
从主要从事慢病管理的社区医生,到一名普通的内科住院医生,再到湖州蜀山老年医院专业康复团队中的一员,陈燕青用10余年的从医经历,积累丰富的临床及康复经验,陪伴众多患者走过了一段又一段或漫长枯燥或争分夺秒的康复时光。过程中,既没有外科手术的“刀光剑影”,又无法如内科诊疗一样药到病除,更不像检验、功能科室可见的“有理有据”,可他就是在一次次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的融会贯通中,帮助众多患者找回自己生活的目标和重心。
“只能躺床上”,这是89岁的徐奶奶入院时给陈燕青的第一印象。因短暂性脑缺血意外摔倒,治疗后虽血肿较前吸收,但仍遗留四肢无力、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等体征,徐奶奶在今年6月被送入湖州蜀山老年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作为徐奶奶的主治医生,陈燕青为她精心制定康复方案,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徐奶奶不仅能坐起来自主进食,还能自己拄拐走路。“我们刚来时还有点灰心,是陈医生一直在鼓励我们积极配合治疗,给了我们信心才坚持下来的。”徐奶奶家属的脸上洋溢着感激之情,“而且他真的很耐心,手机24小时在线,有什么问题直接打电话或者发微信给他,都能及时得到回复。”
“对于康复医疗,很多人都会有误解,认为就是简单活动下手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陈燕青说,但实际上,一个好的康复治疗方案,很多时候都需要不同专业领域医生共同协商、配合,才能找到适合病人的最佳方案。
为更好地帮助患者,陈燕青一直把学习放在首位,无论是新技术、新项目还是高一级的学历深造,都尽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去参加,虚心向同行学习,力求精益求精。
“如果说临床医学给生命赋予时间,那么康复医学就是在给时间赋予生命。在康复医疗这条战线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每天都在尽全力给病人带去希望和力量。”陈燕青说,“看着患者一天天变好,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进步,都是满满的成就感。”
邱赟:“小到门吸、大到楼顶管网,任何地方我们都会仔细检查”
在一般情形中,爱找茬挑刺的人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但在湖州市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却成了“香饽饽”。其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刺头儿”邱赟。
在项目施工和设备调试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尽可能多地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投用呢?为此,项目运营单位湖州市城冠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维保部副经理邱赟,发动几名心细、负责、专爱挑毛病的员工一起来“找茬”,查找施工、管理各个环节上的种种漏洞,然后逐项分析整改落实。
“从今年5月下旬项目交付前起,我们就对整个新农批进行全面检查。小到门吸,大到楼顶管网,任何地方我们都会仔细查看,确保项目能顺利交付。”邱赟说,“就像我们之前发现位于项目配套区11楼的桥架盖板出现螺丝松动,问题反馈后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排除了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
除了给项目“找茬挑刺”,邱赟对本职工作同样未曾有一丝懈怠。清晨,迎着朝阳开启忙碌的一天;深夜,披着月光按下“暂停键”;即便周末,也一心扑在工作上……“原先我只对中心农贸市场负责,再累也就是一栋楼的那些事。可在新农批,光建筑单体就增加到14栋,每个单体都比原先一个市场大,这不仅仅是管理范围的扩大,更带来了许多全新挑战。”他说,从新增的公用区域管理,到全新的冷库运维,再到繁杂的消防设施设备,每一项内容都对物业维保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眼下,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已进入正式启用筹备阶段,到处都是商户装修的忙碌景象。400余户商户、6大不同业态,每家每户都对商铺装修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如何才能在保持市场整体美观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商户个性化需求?邱赟统筹物业维保部和市场管理部力量,对市场进行网格化管理。再让网格员、物业维保部工作人员熟记《装修细则》,督促商户统一装修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业态组建多个联络群,针对商户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予反馈。
“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是关系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的重点民生工程。如果通过我的工作,能帮助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设施、更加舒适的环境以及更加优质的服务,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邱赟笑着说。
张会龙:“我们多做一点,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就能更安心一些”
清晨5点,城市还在沉睡。但在湖州威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医废收集驾驶员张会龙和搭档已经有条不紊地将400余个空置医废专用周转箱装运上车。关门、发车、出库……又一趟时长至少4个小时的医废收集之旅拉开序幕。
市第三人民医院80箱、湖州南高速卡口45箱……18个中心城区医废暂存点上的数百箱医疗废物,随着浙EK870B的车轮,回到威能公司,车辆进行消毒后,前往卸货区卸货,通过医废传输带,上料至高温焚烧炉处置。期间,为减少对途经环境的污染,身穿防护服的张会龙和搭档都有意识地控制饮水量,尽量做到转运途中不休息、不上厕所,以确保医疗废物安全转运。
“这份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对我们收运人员来说,无非就两步工作,第一步‘卸货’,第二步‘装货’。”张会龙说,“但要说复杂也复杂,医疗废物往往存在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细节并不少,每个环节要做好消毒工作,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必要时还得做好持续作战的思想准备。”
作为全市涉疫废物唯一定点处置单位,威能环境已陆续承担了我市300余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核酸检测点、定点医疗单位等场所涉疫废物清运及处置工作。今年2月,省外疫情起伏,张会龙就接到公司指派,专职负责龙之梦隔离点涉疫医废收集转运工作。整个春节假期,他和搭档两点一线,白天多次往返运输,晚上住在单位,和家人的沟通全靠一部手机维系。想起那段“与世隔绝”的日子,他总是笑着说:“为了安全嘛。”
也是为了安全,不管天气多热,他都必须穿上一次性的防护服,口罩、头套也是一个不落下,手上还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和厚厚的防割手套。这个夏天,湖州各地都迎来最严“烤”验:38℃、39℃、40℃……每日气温屡创新高,也让闷在防护服里的张会龙汗如雨下,就连脱手套都像打开了水龙头,能直接倒出一大摊汗水。
这样的日子累吗?“当然累啦,但是我们很多坚守在医废收集转运的同事都认为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义,因为背后是全市老百姓。我们多做一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就能更安心一些。”张会龙说。
文图/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