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斌
本报讯 “村里请小工的薪酬支付要走几道程序?”“租金额不大的村集体资产对外承包该走什么流程?”南浔区双林镇儒林村文化礼堂内,村干部日前通过微直播,接受群众质询,阐释手中“小微权力”的使用细节。
这是南浔区清廉文化进礼堂的最新一次生动实践。年初以来,南浔区充分利用所属各村都有文化礼堂的资源,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将清廉文化融入到文化礼堂举办的各类活动,大力传递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正能量。
南浔区委宣传部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形式多样地在近200个村的文化礼堂推出“清廉菜单”,通过拍摄微视频、授课、短剧、情景对话等方式,用身边“小角色”打造清廉文化宣讲“主力军”,因地制宜、因事而化开展廉洁故事宣讲,打造清廉文化的“随声听”。
“好!好!”和孚镇新荻村文化礼堂内,精彩的演出博得观众阵阵叫好。身穿蓑衣、背着斗笠的12位新荻村村民,和着敲打渔桶、网斗、鱼叉、菱桶等渔具的背景音乐,将当地名人的廉政故事改编成歌谣,搬上了乡村大舞台。
清廉文化进礼堂,得益于南浔区创新建立的廉洁文化下派员制度。全区每个村都有一名廉洁文化下派员,这些下派员带起了一支支由文艺骨干组成的廉洁文化队伍,推动了各村文化礼堂廉洁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南浔区已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基层文艺骨干,有效发挥了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清廉村居建设鼓劲蓄力。
如今,南浔区各村文化礼堂,不仅有清廉文化的动态表演,也有清廉文化的静态展示,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廉洁文化入脑入心。
“希望你们在工作上支持家人,在生活上体贴家人,助其走好廉洁从税的每一步……”日前,在菱湖镇竹墩村文化礼堂举行的“家庭助廉”座谈上,村里的老干部正拉着党员家属“拉家常”“话清廉”。座谈会上,村民沈英介绍,家里定下了“以身示范,孝悌持家;为人清正,受恩莫忘”的家风家训。
“我们的目的是借助农村文化礼堂这一载体,不断激活‘廉洁细胞’,厚植‘清廉根基’。”南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浔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建设30个清廉文化礼堂示范点,打造立体式的清廉文化精品工程,让清廉之风在南浔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