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林镇

奋力谱写“全域振兴 秀美东林”发展新篇章

  过去一年,吴兴区东林镇紧紧围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坚持“深化市区一体、奋进奔跑赶超”工作原则,锁定“全域振兴 秀美东林”远景目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六大专班”重点工作,各项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全年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深化,成功承办国家级绿色建材下乡现场会,获评“2022年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示范镇”,全镇党员干部在谋事中创新、在干事中争先,营造起“赶学比超”的浓厚氛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筑的现代化东林新格局正逐步突显。

  聚焦组织建设   党建引领展现新作为

  重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充分发挥镇党委理论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中心组学习15次,开展基层宣讲50余场次;建强用好“小红砖宣讲团”“乡村名师课堂”等载体,吸纳8090后宣讲员和红色讲师36人,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覆盖党员群众5600余人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广泛社会宣传,掀起全镇学习热潮。

  树品牌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星火村等一批党建阵地,全面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织密“1+3+N”网格体系,优化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党群零距离。激发村社、企业、银行等基层党组织联动合力,组建片区抱团、农企互动、三社惠民等创富联盟,打造“新连星共富车间”“柳编共富工坊”等一批党建联盟品牌,点燃“全域共富”新引擎。

  强培育优化人才队伍。树牢“以实绩论英雄”导向,突出实干争先,坚持“六问对标”,创新“95后东小青”培养计划、中层干部“主任讲堂”“金牌书记村村路演”、“1+4+N”老干部工作法等一批干部队伍培优品牌,优化村后备人才库,持续激发东林铁军新活力。依托数字赋能,加大“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应用推广,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水平。

  抓作风营造清风正气。领导班子带头履行“一岗双责”,通过参观清廉馆、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案例研讨、谈心谈话等形式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打造清韵馆、“小句点”谈心室、三清“联”合、三社“廉”盟等一批廉洁品牌,推进清廉乡村建设。

  聚焦平台提升   经济运行取得新成效

  经济指标增长有力。全年完成财政税收5.84亿元,增长20%;规上工业产值260.06亿元,增长24.1%;规上销售收入284.73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18.1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2.89亿元,增幅5.03%。规上利税12.2亿元,规上利润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等指标均列吴兴前列。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个、3亿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新升规项目2个、开工入库14个。普来金、中磊等5个项目顺利竣工投产,伟大神农健康谷二期项目成功获评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湖州市“大好高”项目。以“退二优二”为重点,全年完成低效用地收储450亩,“三低”企业整治23家,高耗低效企业整治28家,整治率100%。全面完成小微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科技创新彰显活力。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5项,分别申报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和19家,打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入选省低碳试点推进会重点推荐项目2个,研发投入5.97亿元,增幅27.3%。连续3年实现规上企业绿色工厂全覆盖。完成国家级人才到岗1人,申报国家级、省级引才计划20人,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045人。

  聚焦产业升级   现代农业绘就新蓝图

  万亩粮仓守牢耕地红线。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为目标,开展7000亩农田整治和3000亩宜机化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万亩方。新增“非粮化”整治3200亩,累计完成率达107.81%,为“吴兴粮仓”建设奠定厚实基础。

  高端项目提升产业层级。有序推进宇恒生态化现代牧场、青芜休闲农场等8个重点农业项目建设进度,引领生产型单一农业经济向综合型多元农业经济转变。成功申报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3个,创建省、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各1家,区级“未来农场”2家。获得“渔业共富主体”、省级水产种业阵营等省级以上荣誉4项,市级绿色标杆场区等市级荣誉6项。

  基础设施夯实农业根基。全年整治河道10.7公里,新建护岸8.9公里,河道清淤4.3公里,清淤总量3.3万平方米。完成省级民生实事项目1个,青山片水利设施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围垦湖漾清理1宗,侵占水域整改3起,“清四乱”工作成效明显。

  聚焦村镇发展   全域振兴开启新篇章

  新村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争取到1012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民建房国家专项计划指标,助力全区获得全域整治省政府督查激励。泉益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入选省级精品工程,获得省奖励资金1000万元。第一批次6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市政验收,第二批次完成结顶,同时启动第三批次项目。出台房票安置办法,为村民提供多样化购房选择。

  样板片区初显成效。启动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项目。东华村入选第二批省级“未来乡村”,荣获“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示范村”称号。有序推进三合村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打造。青山片区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创建。

  公共配套便捷高效。完成镇级“一心、双轴、五片区”的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11个村庄规划编制。完成道路新建、大中修等项目7个,道路续建项目4个,总投资7560万元。完成104国道、保戈线、青菱线等3条东林段道路约14.5公里亮化提升改造,总投资1000万元。生活污水长效运维、集镇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物业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工作全面推进。顺利通过省级“美丽城镇”验收。实现市级农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标杆村全覆盖。

  聚焦基层治理   民生事业创造新繁荣

  强保障兜牢民生底线。抓好城乡居保、医保、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打造区级基本医保“同城通办”三星级服务示范点1个。城镇新增就业4572人,招引大学生1455人、博士14人,发放大学生各类补贴281万元。累计发放低保金、困难救助、残疾人补贴、奖扶特扶等各类补助金约1050万元。开展全镇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行动。持续做好“双拥”工作,创建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2个。

  强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9837件,一次性办结率达100%。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及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维护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完善教育基础设施配套,投入555万元,建成“柳编活动室”“民族音舞室”等特色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更加鲜明。建成“向日葵亲子小屋”、市级多功能运动场等一批公共服务场所,开展文化走亲、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40余场,深受群众好评。

  强治理护航平安稳定。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依托社会治理中心“141”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高效普惠共享。有序开展除险保安、信访维稳、反恐防诈、安全生产等检查;打造省级消防宣传工作试点单位2个,创成市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乡镇。全年辖区警情、刑事发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分别下降9.2%、17.7%、43%。

  文/李则名

  本版资料图片由东林镇提供

  展望篇

  2023年,东林镇将紧紧围绕“全域振兴 秀美东林”总体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核心,踔厉奋发,奋楫争先,打造实力、宜居、幸福、奋进的新东林,奋力谱写共同富裕的时代新篇。

  坚持稳经济强项目。以稳增长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招引、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增量。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争取3亿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8家,低效用地收储200亩。以星级小微产业园创建和运营为目标,有序组织优质企业入驻,不断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

  坚持引人才强科创。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好科技人才支撑。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成国家引才、省引才计划申报20人。深化“梧桐工程”,依托重大产业校企合作平台,加大专家工作室的持续研发力度,夯实完善科技平台。

  坚持强农业提层级。以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指引,围绕“数智共富,吴兴粮仓”目标推进“万亩方”建设。结合“未来农场”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打好重点项目“引育推”组合拳,形成“1+3”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完成市级“大好高”项目认定3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精品园基地1个。加快青山样板片区打造,结合余不谷等山村文旅基地、种植区田园景观等资源发展现代农旅新业态。

  加快新村建设进度。完成保健村等第二批次6个新村31万平方米房屋建设及市政主体工程,启动东明五期、保丰、保永、保国4个33万平方米新村建设工程。力争完成土地开发950亩,复垦260亩,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探索推进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房票安置政策推行落实。

  提升公共配套水平。新改建望峰路、东林中学至福由路、东华至东南等5条道路共计7.5公里,总投资1.6亿元。完成工业园区至污水厂4.3公里管网提升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加快推进镇文体中心、农贸市场、卫生院、家宴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扬尘、污水、土壤等环境整治力度,助力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彰显未来乡村活力。以东华新村为试点,立足“零碳村”“零跑村”“零掉队村”目标,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新模式,做好全域整治后半篇文章。搭建数字体系集成智慧服务平台,打造九大“未来场景”,培育镇村物流、云上点单、自助书房、线上医疗等新业态,满足群众现代化生活出行需求。

  创新基层党建品牌。创新“区域化党建”理念,打造全域整治、全域振兴、全域发展三个“党建共同体”,构建镇域共富矩阵,探索建立党建统领“一阵三体”发展模式。通过提升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助推力竞争力,持续扩大农户收入和集体效益的乘数效应,形成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市、全省层面可复制、可推广、可学习的东林共富样本。

  提升人才阵地质效。结合全域整治、万亩方、青山样板片区打造等中心工作,探索实施“2+1薪火计划”,推动干部“业务+攻坚”能力双提升。通过各级党组织“组团作战”,落实队伍联管、发展联抓、阵地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享、治理联动的“六联机制”,充分激发全领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合力。进一步优化“红色坐标系”考核指数,提升一批基层党建阵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向两会报告
   第05版:向两会报告
   第06版:向两会报告
   第07版:向两会报告
   第08版:向两会报告
   第09版:向两会报告
   第10版:向两会报告
   第11版:向两会报告
   第12版:向两会报告
奋力谱写“全域振兴 秀美东林”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