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鱼米之乡”何以立潮头

——解读2023年市委一号文件
3月23日,南浔区旧馆街道新兴港村一现代化锦鲤种苗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管护鱼池。 近年来,该街道依托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动力。 记者 伊凡 摄

  记者 徐 震 

  春回大地,乡村孕育蓬勃生机。

  3月23日,市委一号文件《2023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走前列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确保湖州乡村振兴持续走在前列。

  放眼浙江,湖州农业农村工作可圈可点:获得全省唯一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国务院督查激励,农业现代化评价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一,乡村振兴综合评价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去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1%、增加值增长4.8%,位列全省第一……

  千潮奔涌,何以立潮头?“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把和美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致富成果,建设农业强市。”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沈应华表示。

  打开《意见》,可见湖州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提法与新招数。

  高!6万亩农田正升级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意见》提出,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120.3万亩以上、10.59亿斤以上。

  湖州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新时代,湖州粮食不仅稳产,而且高产。去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六连增”,粮食平均单产435.7公斤/亩,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实现路径上,《意见》提出了关键几招——推广稻渔共生、稻虾轮作、粮牧融合等稳粮增效生产经营模式,巩固提升“田长制”+“耕地智保”成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蒋小凡说,以“田长制”+“耕地智保”模式为例,全市目前已安装铁塔高位监控探头900余个,全覆盖、无死角监督耕地变化。“田长”定期巡田、上报问题,县、镇、村逐级督促整改。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意见》提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6万亩以上,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具有节水高效、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等特点。”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种植业处处长朱建国说,从数据来看,它比非项目区的机械化水平提高15%以上,节水、节电、节药等均在20%以上。

  在吴兴区稻丰农业有限公司服务服务的3万多亩农田里,植保无人机低空盘旋,向下喷洒雾状农药。“它们一小时作业,能抵上10个工人干一天,亩均产量高出3%到5%。”企业负责人尚小军介绍,目前播种和施肥都由植保无人机完成,明年无人插秧机、收割机也要投入使用,“无人农场”将成为现实。

  美!乡村向3.0版蝶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和美乡村,成为农村发展的热词。

  《意见》提出,湖州启动实施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推进村庄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新建组团式和美乡村10个、续建9个。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仅一字之差,到底变在哪?湖州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如何在和美乡村建设上先人一步?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美丽乡村重在美丽,和美乡村更兼顾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环说,湖州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将以产村融合、组团建设的方式创出特色。

  按照湖州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字体现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上,将实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率达到100%;体现在打造乡村善治样本,通过创新丰富“余村经验”的内涵与外延,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建成率达到90%以上;体现在营造多元丰富场景,建设“一老一小”场景200个,乡村智慧生活馆60个。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从“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1.0版,升级为“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形态美向制度美”的2.0版,如今正迈向“百村示范、千村共富、全域和美”的3.0版。

  富!9成村年入80万

  《意见》提出,深入实施第六轮强村计划,全面推广“强村十法”、“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有效做法,推动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90%以上。记者了解到,去年湖州这一比例为85%。

  站在崭新的新能源装备小微园厂房门口,长兴县画溪街道竹元村党总支部书记徐东平感慨万千:“通过村企共建,村里从曾经的一年1万元到之后的一个月1万元,再到现在的一天1万元。接下来要建设共富公寓、标准厂房等项目,让村集体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从85%到90%,剩余的“硬骨头”如何啃?《意见》提出了乡村经营的新招,提炼总结乡村经营“十大模式”,打造50个市级乡村经营示范村,推动市级美丽乡村中开展乡村经营的行政村占50%以上。

  前期,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乡村经营做了调研,在全市289个开展乡村经营的行政村中,土地流转型村92个、创新服务型村44个、新兴业态型村71个,已形成了浪漫山川、自在报福、山水妙境、杏福八都岕等区域品牌。

  在安吉县孝丰镇白杨村金鸡岭的山顶上,一个废弃石矿被打造成火星营地。换上宇航服,就能体验登陆火星的感觉。近年来,白杨村找到独特发展之路——依托春风·白杨文化品牌,引入民宿、营地等文旅项目。2019年到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30万元增长到366万元。

  让村集体经济有更多“源头活水”,《意见》提出,实施新时代“八业千亿”乡村产业提升行动,推进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特色研学、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全年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150个、完成投资50亿元。

  创!3.5万人追梦田野

  《意见》提出,乡村振兴“五类英才”累计培育3.5万人,认定市级示范性农创客团队20个,培育农创客团队200个、双创带动的农创客1800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人才集聚,不只在量上,更在质上。数据显示,我市乡村人才数量虽然较大,但整体素质不高,9.4万农村实用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不到10%。

  如何提升农村人才的“含金量”?《意见》提出,将持续推进“千个团队、万名创客”工程,加快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大学生创业园、青创农场、星创天地等平台建设,开展一村一创客团队培育。

  翻土、种苗、围栅……近日,安吉县梅溪镇马村村果然农场内,2800余株桑果苗被陆续种下。农场由村委会以土地入股、5名返乡大学生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共同创办。“过去村民的理念比较传统,现在大学生回村举办蚕桑节、开设直播间,把村里带活起来了。”村委委员刘锋说。

  本月初,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提交全国两会的《关于引导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引起了网友热议——大学生回乡做农民,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处长韩明丽表示,随着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机械的普及应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重塑的步伐正在加快。如今,“回乡做农业”不再是个体力活,更需要高科技与新理念的支撑。湖州正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创新推行“全球乡村合伙人”“数字游民公社”等模式,打造乡村创业首选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市再获全省建筑领域“双碳”考核优秀市
~~~
~~~——解读2023年市委一号文件
两个小时内回复 四个工作日内办结~~~
~~~
跨越四千里 送去致富经~~~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碳效管理让建筑“绿色呼吸”
三项目获省“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最佳实践
“鱼米之乡”何以立潮头
我市深耕营商沃土厚植“美丽产业”
全市首张水资源保护禁止令发出
绿水青山“蟹”逅冰天雪地
做精产品 做大市场
报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