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吴兴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市场采购出口29.62亿元,同比增长107.7%,其中,试点属地吴兴区出口23.86亿元,同比增长69%,领跑全市。
外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全球经济萎缩、国际形势多变的当下,未来的外贸进出口压力重重。找到新的增长点,是我市外贸需要着力的重点。作为国务院力推的新兴贸易方式,市场采购在我市外贸领域“推力”十足,让越来越多的小商品在家门口登上“外贸大船”。
据介绍,作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市场采购业务以其免征增值税、简化通关手续等政策优势,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小批量、多批次的外贸需求,成为出口新亮点。具体来说,市场集聚区内经营户以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货物,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允许多批次、多种类、小批量的无票货物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为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解决了多批量杂货“无票”难出口的痛点,激发市场活力;实行简易申报,极大简化了海关申报手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据了解,2020年底,位于吴兴区的“浙江湖州(织里)童装及日用消费品交易中心”试点正式获批。依托市场采购,我市有效拓展外贸增长空间、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截至目前,全市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累计备案各类市场主体1154家,童装、家具、塑料制品及玩具、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合计占市场采购出口值的60%。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融合发展,叠加跨境电商综试区平台等多重政策利好,实现‘本地企业、本地集货、本地通关、本地出口’,有效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吴兴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采购依托于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了商品溯源机制,对参与市场采购贸易的各方主体,即供货商、服务商、代理商、采购商,以及出口货物流通环节,即备案、交易、组货、报关、税管、收汇,实行联网信息平台全流程操作和监管,确保出口商品“源头可溯、风险可控、责任可究”,解决了以往杂货类商品出口溯源难、管理难的问题。
为了推动更多的小商品走上“大舞台”,我市商务、海关等部门优化协作机制,多次组织市场采购业务研讨,量身定制通关监管方案,克服场所容量小、人力紧张等困难,优化场所物流和保障服务机制,竭力提升监管效能。湖州海关还采取“预约查验、及时通关、即查即走”模式,实现不间断服务,做到货物施封验放当日完结,有效提升市场采购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市场采购“家门口”快速通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