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构建城乡互动的治理共同体

  殷荣林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更要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城乡基层社会良序善治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要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基本能力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领导和组织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目前基层治理体系中,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仍须不断健全,党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以及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还不尽完善。二是责任重大和治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基层政权存在权力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尤其是基层乡镇和城市街道(社区)没有相应的权力、资源和能力来完成上级下达和转移的繁重治理任务,特别是涉及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基层没有专业的力量来应对。三是问题复杂和多元主体参与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基层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发育还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基层群众的责任感和参与的主动性不足,这已是基层共治亟待突破的难点问题。四是智能化趋势和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推动力。但存在智慧能力不足的问题,基层社会治理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数据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以及平台建设缺失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顺应社会治理智能化要求。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的路径思考。一是组织再造,夯实实现基层城乡共治的基础。首先,制度结构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核心是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城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强化各级政府抓好城市治理的责任制,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职责。同时,要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实现组织结构从科层制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城市治理共同体则强调合法权力来源多样性,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是合法权力的来源,任何一个单一主体都不能垄断规范和管理的实践过程。城市治理对上对下负责有机统一,运行过程不再纵向、单向、垂直性,而是扁平化、网络化,更多地强调发挥多主体作用,强调自愿和分担,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识,形成符合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政府要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更大程度地放松管制,要让民间组织及公民社会更多地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让市场力量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行为重构,丰富实现基层城乡共治的手段。首先,要实现行为方式从运动式向常态长效管理转变。建设城市治理共同体就是要改变这种运动式执法的方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力量,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实现资源下沉、服务下沉、管理下沉,把资源聚集到社区,把服务聚焦到社区,把力量延伸到社区,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问题解决在社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精准化和精品化。其次,要实现行为手段从传统人工手段向现代技术手段转变。建设城市治理共同体是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治理,除了动员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之外,建设城市治理共同体还特别重视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智能处置。目前,很多城乡社区(村)都已经在探索使用现代技术提高治理水平,从基层实践来看成效非常明显,今后需要在推广面、实用性以及处置效率方面积极改进。

  三是机制重构,抓牢实现基层城乡共治的关键。第一,决策机制从上级部门独自决策向不同层级各负其责转变。按照城市治理共同体的要求,上级部门应该向下级部门赋予一定的决策自主权,并适当地开放决策所需信息。只有将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在街道层面实现信息共享,帮助街道和社区依据充分的信息进行自主决策,才能提高事件响应速度,统筹下沉街道的职能部门力量,切实把城市的第一道防线筑牢。第二,资源配置机制从权力上收向重心下移转变。层级制政府必然是层级越高,资源配置权力越大。随着市民需求多样化和民主参与诉求的增加,当前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内容和流程也出现了一些难以适应基层社会管理服务需要的问题。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让基层拥有更多的资源配置权,才能更好地服务社区和居民。第三,评价机制从上对下单向考核向上下左右内外互评转变。建设城市治理共同体,部门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便捷的业务协同,上级部门要对下级部门适当授权并给予资源支持,下级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向上级部门提出明确的授权诉求和资源开放要求,被服务对象要对提供服务一方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提出建议,所有这些关系的形成都可以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机制来予以帮助,因此科学系统的机制建设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系长兴县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的理论逻辑与湖州实践
深刻理解党校初心 全力铸造红色熔炉
创新构建城乡互动的治理共同体
发展未来产业要有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