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
近年来,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理论宣传面对的整体环境、平台媒介、传播方式、话语体系也在发生新变化。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也是各地媒体的共同挑战。一是理论人才队伍缺乏,懂新媒体、又熟悉理论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不够,如何让理论产品变得有趣,还缺乏更精彩的“打开方式”。三是理论传播的“到达率”还不高,理论工作实际上就是人的思想工作,能不能直抵人心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创作更好的理论产品,还要有顺畅的输送渠道,让理论插上融媒技术的翅膀。抓好融合契机,开创理论宣传工作新局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广大媒体人面临的时代考题。结合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创新实践,笔者谈一下几点个人思考。
一要树牢“大理论”概念。理论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融媒体传播模式拓展了传播渠道、丰富了终端类型、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受众不再是单向度、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根据自身需求作出个性化选择,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这也为党的理论传播提供了全时段、多维度、多元化的输出条件,拓展了理论传播的覆盖面,提升了理论传播的立体感和贴近感。理论宣传不能狭义化,我们要把“理论”二字潜移默化渗透到内容生产、栏目设置的方方面面,立体化、矩阵化做好相关报道集纳。
二要塑造“辨识度”品牌。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两山”是湖州最大的理论品牌。当前,我们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开设了相关栏目。另外,在社会基层治理、推进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湖州都是模范生,围绕这些优势长板,我们也策划了众多理论产品。理论宣传离不开辨识度,我们要进一步阐释湖州的经验密码,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
三要强化“互动性”参与。互动性,是融媒体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做好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才能让理论宣传工作出新出彩,比如,依托南太湖号、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的技术赋能,每逢有重要会议、相关理论热点,不定期推出“学习大擂台”答题挑战赛活动,第一时间把党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提法传递给每一名党员,在参与答题中掌握理论要点。只有让受众参与进来,理论才能入心入脑。
四要做好“大流量”文章。融媒体时代既为提升理论传播速度、广度和热度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创新完善理论传播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宣传工作不能搞内部小循环,也不是少数人的自娱自乐,而是要把理论做到每个人的心里去。我们要做大流量文章,“让最有思想的人获得最大的流量,让最有流量的产品实现最大的价值。”比如,用好“短视频”这一载体,让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实现直观传播;发挥好主播群体优势,让理论生产变成图文、音视频的“多兵种作战”,实现优势互补;做好技术赋能、智能推送,及时让理论产品第一时间抵达受众视野、指尖、心坎。
五要用活“朋友圈”资源。理论宣传工作不能靠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只有把各方力量整合、汇聚起来,才能形成理论宣传的强大声势。对内,我们要做好理论队伍挖潜的文章,让理论宣传不再是个别人的事,而是变成大家的事,进一步把新闻和理论做好紧密“链接”,激发年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新闻变得有厚度,让理论变得有灵性。对外,除了要联动专家学者以外,还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力量、基层力量,做大理论宣传“外援团”,让更多沾泥土的理论产品脱颖而出,让理论宣传与火热实践同频共振。
六要拿捏“时度效”节奏。做理论宣传工作,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出击,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到哪里,我们的理论宣传就要及时延伸到哪。要把握好“时”,强化时效意识,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要拿捏准“度”,让理论宣传有感而不反感,让理论引导适度而不过度,杜绝“低级红”“高级黑”;要融合出“效”,理论宣传也是宣传,必须遵循宣传规律、传播规律,增强传播艺术,让理论产品这一“战场重器”,在新的“主阵地”发挥更大威力。
(作者单位系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