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一堡
本报讯 6月5日至6日,中央媒体“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州。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余家中央媒体的70多名记者,走访了安吉县和德清县,调研湖州在“千万工程”实施20年间的典型经验与做法。
安吉县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也是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为持续放大余村综合效应,带动周边村联动发展,“大余村”建设应运而生。大余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彭忠心介绍,大余村包含天荒坪、上墅、山川 3 个乡镇下辖 的24 个行政村,通过大余村建设,将形成以点带面、片区联动、整体提升的生动局面,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细雨飘在山间,一层层淡白色的云雾升起,放眼望去都是墨绿色的青山。采访团在大余村一路慢行,边走边看,不时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身边的美景。南屿茶事、银坑影视文化民宿村、“青来集”余村乡村青年人才社区项目、余村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余村印象”等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之前对湖州美丽乡村有一定了解,真的到了现场,乡村的美丽还是超乎想象,这得益于‘千万工程’的实施。”人民日报记者张帅祯表示,如何让“千万工程”好经验在外省落地开花、推进乡村振兴,值得持续思考。“余村的数字游民公社‘DN余村’给年轻人提供了自由的工作创业空间,为余村带去了更多活力。”农民日报记者杜娟感慨,青年们以余村为依托,能在风景秀美的乡村山水间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
随后,采访团来到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村里匠心打造了小瘾·半日村集群民宿村落,实现往日“空心村”到今朝“网红地”的华丽蝶变。小瘾·半日村集群民宿村落负责人陈谷带着媒体记者们进村落参观。“目前村落里集合了‘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已开业19家民宿酒店,共有客房245间,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在打造民宿的时候,村里并没有选择完全新建一个村落,而是坚持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翻新。民宿主也会根据各自的特点,把民宿设计出了各自的风格,这个值得推广。”环球时报记者庞越为这座充满设计感的村子点赞。
6月6日一早,采访团的大巴车缓缓驶入莫干山北麓的仙潭村,雨后的山村空气格外清新,四周青山连绵,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保护了山水生态优势,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现在有民宿 166 家,50到70岁的妇女在民宿里上班,年薪有5万多元,民宿管家成为国家的新职业……”村党总支书记沈蒋荣当起了“代言人”,颇为自豪地向央媒记者介绍。
聆听着一个个旧房焕新、点绿成金的乡村故事,大家切身感受到“千万工程”为乡村带来的变化。“我们在2017年采访过村里的一个阿婆,当时她家就已经开了民宿。今天再见到她,她生活又有了新变化,民宿收入增加了,子女们也陪伴在身边,生活得很幸福。”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编辑刘潇说,从村民的点滴变化中可以感受到整个村庄的发展振兴。“采访中得知,这里通过仙潭村的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其他村,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中国青年报记者贾骥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