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磁场”,湖州是如何炼成的?

湖州人才数字大脑平台
2022年5月20日,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
湖州“人才之家”举行人才恳谈会
在2022年“南太湖人才周”开幕式上颁发人才金融专员聘书

  湖州已经成为了青年“磁场”?

  借着未来大会的东风,5月20日、21日,短短两天时间,湖州迎来了216个人才项目的签约,173所高校1.3万名大学生的求职,全球168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50余家重点骨干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精准对接。

  如果说,未来大会体现的是阶段性的成果,那么,我们就再把时间轴拉长,从2018年以来,全市已聚引大学生50.6万人。

  一组组数据表明,湖州的愿景已经逐渐变为现实。那么,在强手如云的长三角,湖州如何实现逆袭,成为年轻人的“偏爱”?记者通过材料整理和走访调查,试图探寻“磁场密码”。

  文/记者  郑重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密码1  创新因子

  在未来大会上,智联招聘董事长、CEO郭盛发布了《湖州青年人才白皮书》,解析湖州人才生态,畅谈青创新城的优势与潜力。

  据《白皮书》显示,湖州的研发投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浙江省排名第三。“一个研发投入很高的城市,对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就业和创业吸引力。”郭盛说,湖州用人主体对具有1至3和4至6年经验的青年人才的需求占比达到80%左右。在郭盛看来,由于湖州企业较为“年轻”,因此对年轻人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同期,湖州市青年人才求职也在增长,呈现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

  去年6月,德清向嬴彻科技(浙江)有限公司颁发了国内首张“主驾无人”智能卡车测试牌照。

  而颁发这张牌照的底气来自于德清在地理信息产业的十年积淀。“2010年的时候,这里只是一片城中村。我们从零起步,用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地理信息产业集群,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样本。”德清县莫干山高新区地信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已累计引进行业领军人才156名,引育“地理信息+”企业400余家,聚集创新创业人才6500多名,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20余家,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去年实现营收300多亿元,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也落户德清。

  地信产业的崛起只是一个缩影,一个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太湖南岸落地生根。

  不久前,湖州印发《湖州市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建设聚力打造湖州市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谋划包括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合金特材、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生物医药、地理信息等八大新兴产业链。方案中明确,要深入推进“1113”招才引智工程,新招引人才创新创业团队1000家以上。

  一座勇于创新的城市,不仅能够吸引到年轻人,更能激发年轻人的创业激情。2011年,通过“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的车磊博士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从事固废热解技术研究的车磊在湖州创办了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宜可欧”进入产业化阶段,填补国内空白,产品销售额呈几何式增长。

  随着招引和培育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逐渐形成了一支由65名高级研发工程师组成的学术性团队。通过热解技术应用于有机固危废处理,他成功打破了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2021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青年成就城市,城市成就青年。当创新活力、青春激情开始澎湃时,这场双向奔赴必定意义非凡。

  密码2  态度契合

  陈明涛,“95后”,大学毕业后,他当过“沪漂”“杭漂”,最终在湖州落了户。“大城市‘卷’得厉害,而且买房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太难了……”陈明涛说,有次来湖州出差,就这一次便让他爱上了这里。“这是我的理想之城,它很奇特,既不像大城市那么有压迫感,也不像小地方那样过度安逸。总而言之,这里对于年轻人来说,能奋斗,也能享受。”

  “能奋斗,也能享受”,这句话也正好契合白岩松对湖州的评价:“湖州不大不小,幸福正好。”

  据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湖州已经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30强的城市之一。报告称,“95后年轻人才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富足,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湖州的优势,也是湖州对待发展的态度。“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湖州以生态之美闻名。在这里,办公室与绿水青山只隔一块玻璃,“人在风景中、举目皆风景”成为现实。这是湖州人的骄傲,也是很多青年人的向往。

  在安吉县溪龙乡横山村,国内首个数字游民公社(DNA,Digital Nomad Anji)正在兴起。对于“数字游民”,也就是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工作的人而言,安吉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类人一般是高学历、高收入、高专业技能,提供一种集群体生活、共享办公、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新社区形态。在数字游民公社,当地能够2分钟路程解决办公、社交、宿舍、K歌和吃饭,以较低的成本用上优质设施,享受到“人在风景中、举目皆风景”的愉悦感,过上重返类大学集体生活模式。

  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新生活场景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磁力场”,2021年12月以来,数字游民公社先后吸引了400人次数字游民入住,包括插画师、程序员、设计师、新媒体运营、翻译等。

  与溪龙乡相邻的梅溪镇,这个五一长假同样火出了圈。当地一家名为“深蓝计划”的乡村咖啡店,单日单店出杯量5120杯。关注到这一现象的小康杂志社记者称,5000多杯咖啡背后其实链接的是走进湖州乡村的近万名“打卡者”,绝大多数是青年人。

  “青年味”相投,这也许是湖州打造青创之城最大的优势所在。

  密码3  政策加持

  三年内筹集100亿元人才和科技投入,引进1000个人才创新创业团队、10家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30万大学生……今年,湖州发布了《 “1113”招才引智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所谓“1113”分别对应100亿、1000个、10家、30万,这项政策绝对大手笔。

  湖州对于人才的重视绝非一时一策。近年来,我市连续出台“湖九条”“湖十条”“人才新政4.0版”等人才政策;启动“南太湖特支计划”、举办中国·湖州全球留学人才创业大赛,“以赛引才”促动人才工作脱虚向实;相继开出大学生招引系列直通车,加快“青创新城”建设。

  去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陈天润在中国·莫干山第五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举夺魁。随即,由他领衔的“新型3D打印技术”项目落户国家级科技技术孵化器——浙江德清人才创业园,作为创赛冠军,陈天润得到了免费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公司在短短5个月内成立,并投入量产。

  湖州对青年人才的支持是全方位的。

  每周三晚上,湖州“人才之家”都会举行人才恳谈会,不安排主持人、不固定话题、不准备发言材料,与各行各业的高层次人才开展面对面交流。今年起,湖州升级打造2.0版人才会客厅,目前已累计举办36期,共服务人才273人,收集各类事项和建议594件、已解决答复530件。

  一个个引才的实招妙招,在湖州各地层出不穷:

  ——为了让青年可以更好地在乡村施展抱负,安吉率全国之先开始了乡村能级提升工作:乡村新基建、老基建、产业运营、公共服务、融合治理方方面面都要跟得上时代需求;

  ——“应届毕业生及毕业一年内未就业的求职人员,在吴兴可以享受为期6晚的免费酒店住宿。”吴兴区在“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上向浙大学子展现了当地贴心暖心的新服务;

  ——南浔区常态化开展“人才夜市”,结合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直播探店等,服务企业、服务人才不打烊;

  ……

  2022年湖州青年发展指数列浙江省第2位。也就是在当年年底,湖州发布了“青创新城”建设方案:全面启动“青创新城”建设,布局构筑“两大青创走廊、六大青创城、十八个青创圈”的“2618”青创空间体系,以“星火燎原”之势建设青创走廊、青创园、青创谷、青创小镇、青创街区、青创村,形成一区域一特色一品牌的青创空间发展格局,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一座“青创之城”,正快速崛起于太湖南岸。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青年“磁场”,湖州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