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
#晒晒我们村的现代化#

  什么样的才是乡村现代化生活?你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又是啥模样?扫码参与南太湖号话题互动。

  @德清水木九天蔬菜工厂:未来农场

  农作物离开土地还能成活吗?“当然能!”在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的水木蔬菜工厂智能温室里,“厂长”许诺摘下一个红彤彤的番茄说,“我们采用无土栽培生产模式和全程数字化管理,打造了一个最适宜番茄作物生长的可控型小型气候带,实现一年四季无间断种植。”

  不同于一般的蔬菜大棚,这个全国首个具备全系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综合体,将作物搬进了一间50亩大小的全密闭玻璃房中,由着一株株定植在培养槽里的番茄作物尽情舒展腰身,顺着钢架向半空攀爬,在纤长的根茎上,缀满或青或红的番茄。其间密布的铁盒子,则实时监控着玻璃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信息,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对番茄进行精密智控,实现全自动养护。“在这里,天晴还是下雨都不看天气,而是总控系统说了算。”

  而往来的工人也有别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形象,像是在搞科研一般,“白大褂”和各色机械成了标配。浇水施肥时,工人对着自助施肥机输入pH值、EC值和流速等数据,将养分精准送入滴灌管,调整、控制番茄生长的各项指标;采摘果实时,工人驾驶着自动升降车忽上忽下,眼疾手快不放过任何一颗成熟番茄……满满的科技感,尽显水木蔬菜工厂作为全省数字农业工厂和未来农场试点的风范。

  “和科幻片里长个不停的蔬菜一样,我们这儿的番茄也打破了传统种植季节性,采摘期从60天直接增加到365天。”许诺粗算下来,工厂现有的1万多株番茄,年产量高达125万公斤,经济效益是传统番茄种植的40到50倍。

  @长兴天下牧业智慧湖羊循环产业园:科技小院

  一个人能同时管养多少头羊?在位于长兴县吕山乡土斗门村的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分管A10至A15羊舍的徐学良,随手便比划了一个“3”。“3000头,这是我养过最多的数量。全靠‘数字羊倌’给力。”

  走进这里的羊舍,四周环境明亮整洁,丝毫没有想象中的脏乱臭。看到有人来访,栅栏里皮毛全白、体型匀称的湖羊好奇地探着脑袋,甩了甩耳朵上的黄色标签,“咩咩”叫了起来。“这个耳标很关键,里面装有芯片,只要拿设备扫一扫,就能查到每头羊的血统、月龄和疫苗接种等信息。”

  在羊舍的天花板上,密布着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盒子,这就是环境数据采集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羊舍温度、湿度、氨气等数据,通过数字牧场系统,自动对羊舍内的卷帘、风扇、喷雾除臭等设备进行调控。“这就是我的‘数字羊倌’,有它帮我们盯着,自然省了不少力!”徐学良说。

  2020年10月,吕山乡土斗门村、金村、龙溪村等9村联建,引进天下牧业(湖州)有限公司,打造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这是湖州市首家科技小院,也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5家科技小院之一。“湖羊是我市种业核心芯片之一,对外供种量占全省70%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种羊就来自这里。”产业园办公室主任蒋舒兴介绍,近年来,依托浙江大学专家等科技助力,“智慧湖羊”不断升级迭代,大大提升了传统养羊的智慧化和现代化程度。目前,小院湖羊出栏8万头以上,年产值已达1.5亿元,助力相关入股行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900万元。

  几天前,羊舍内又来个高达2米的“大家伙”,徐学良展示起“数字羊倌”最近点亮的新技能:“这是刚上线的喂料机器人,有了它喂养管理更精准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八八战略”20周年大型融媒体报道
   第08版:区县
港胡:千畦细浪闪星光
要闻
以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朋友圈 #晒晒我们村的现代化#
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