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晓芬
本报讯 吴兴区人民法院近日顺利解决一起涉企纠纷,拿到欠款的童装加工商直言效率高。原来,390万元欠款涉及童装加工商35家,人数多、金额大、历史久,一直僵持不下。吴兴区人民法院受理后,第一时间启动诉调对接机制,因当事人是湖北籍,法院联合当地武汉商会,对系列案件打包“综合治疗”,情理法并用后,当事人很快履行。
今年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纵深推进“法护营商”综合集成改革的意见,开展法护企安、助企纾困、提质重生等十项行动,同时建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保障、企业紧急事态司法应对等五项工作机制,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企呼我应、企难我帮”,全市两级法院解决法律问题4562个,商事纠纷诉前调解率同比提升近两成。
企业一旦牵涉官司,发展难免减速,因此时间最为关键。全市两级法院设立涉企纠纷化解审执“绿色通道”,严格立案、开庭、送达等诉讼环节时限要求,高效保障企业权益兑现。针对企业最为关心的执行合同等营商环境重点考核指标,通过月通报、月例会等形式督促办理。据省发展改革委反馈,市中级人民法院实际执行率排名全省第一,解决商业纠纷时间同比缩短16.4天。
长兴县某科技企业负责人对湖州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感受明显,其因一时经营困难陷入诉讼纠纷,县人民法院在查询到企业良好征信后,充分发挥司法拯救功能,通过采取“活封”等措施为企业“松绑”,让企业“脱困”。为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财产保全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长兴试点开展企业基本账户“保护舱”、涉企财产保全“绿色通道”等8项优化措施。今年以来已为106家企业修复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