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才是乡村现代化生活?你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又是啥模样?扫码参与南太湖号话题互动。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琴声悠扬
“音乐主题公园落户在这块地,你们看如何”“作为研学营地,科普教育与娱乐互动,怎么更好地结合起来?”6月25日,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文化街的一间文创办公室里,一群人正在“头脑风暴”。
这群人中,一方是东衡村村干部,一方是艺衡项目运营策划团队。大家坐在一起,为东衡村钢琴研学营地项目的落地出谋划策。
东衡曾是矿山大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真实写照。2009年底,该村关停所有矿山,2011年填坑造地谋得“第一桶金”。此后,东衡陆续将钢琴产业、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发展蓝图落地,钢琴更是成为标志性产业。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连续六年全市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
“推动乡村研学,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村民打造内涵更丰富的‘5分钟文化圈’。”东衡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章顺龙在讨论会上一锤定音,“希望大家把每个研学项目做精做细,尤其是钢琴研学,要把品牌做响做亮。”
“头脑风暴”告一段落,章顺龙又带着大家一起到文化街“巡街”。刚走几步,就听到一阵亲脆悦耳的钢琴声。
“章书记,这里将作为钢琴研学的打卡地,你来看看,布置得怎么样?”文化街钢琴展示馆里,正为钢琴调音的姚新海看到一行人立马出来招呼。作为二代乡贤,经营钢琴配套企业的姚新海经常回村帮忙,最近正为钢琴研学出人出力。“乡村旅游这么热,研学也火,各项配套完备,肯定能把流量变留量。”
文化街如今已成为东衡村发展研学经济的大本营。街上显眼处,2023年浙江音乐学院·德清国际钢琴音乐节“德清洛舍杯”钢琴比赛的宣传标语处处可见。“趁着与浙音合作,我们打算将钢琴研学结合起来,打造研学专业品牌……”艺衡项目负责人王航倩一边跟着大部队“巡街”,一边介绍钢琴研学推进情况。
耳中有琴音悠扬,眼中是营地推进,钢琴研学稳步推广。“产业打底,文化支撑,师资厚重,钢琴研学必将成为东衡的又一张金字招牌。”章顺龙说。
@南浔区练市镇西堡村:柑橘飘香
“玻璃房是超市,已经结顶的这个是酒店,旁边是老房子,将改造成民宿……”6月21日中午,在南浔区练市镇西堡村元通浜自然村的“红美人”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俞伟正向一群客人介绍农旅融合基地。
客人来自上海的一家知名设计单位,经过前期的深入沟通交流,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这家设计单位将对这块基地进行整体设计包装。
一行人在村里走走停停,村民早已司空见惯。“这些年来,村里的陌生面孔越来越多,以前可没有这样的人气。”村民钱金根正在“红美人”大棚除草,他说,西堡村曾经是低收入村,是“红美人”带来了转机。
钱金根口中的“红美人”,其实是柑橘的一种品种,因为可以“吸着吃”,优于目前国内大部分柑橘品种。2018年,俞伟和村干部动员几个种植大户从外地引进了“红美人”,第一年丰收的时候每公斤就卖到了70元。尝到甜头,2019年,练市镇23个行政村每村出资10万元入股成立了强村公司“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红美人”产业。2022年,483万元分红进了各个村的账户。
俞伟的另一个身份是“练美农业”的董事长,这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打通了“红美人”的种植、采摘、销售环节,还做起了一产“接二连三”文章,果汁酒、冰激凌、果园采摘……“打造农旅融合基地是强村公司接下来的重中之重。”他说。
现场走访查看后,俞伟又忙不迭带着客人赶往村委会会议室,就农旅融合基地的设计细节进行再完善。“房间的整体基调可以和‘红美人’基地再匹配一些”“四季桔园的品种可以再丰富一些,确保四季都可观赏、可采摘”……
设计单位带着满满几页的修改意见离开了,双方约定下周见面确定最终方案。“争取今年年底亮相,那时也正好是‘红美人’成熟的季节,相信到时的西堡肯定会是一派新气象。”俞伟眼里满是期待。
文/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