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文明风,满目新气象。
城市管理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不仅关系到市民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城市发展水平。
一年来,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聚焦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攻坚之年目标定位,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势在必行的姿态、实事求是的态度、稳扎稳打的步调,全方位、系统性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打造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品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场景。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全市72个乡镇(街道)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与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执法监管数据的全域共享互通,全系统共办理案件3.71万件,拓展办案领域至22个,占比达84.6%,城乡建设环境、城市安全运行、城市民生服务水平、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解“多头治水”之困
以事项清单优化推动监管履职尽责
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东迁中队在巡查时发现,一辆重型自卸货车有违法超限运输嫌疑,执法人员立即拦停该车并引导其至指定地点实施过磅称重。根据相关规定,该车总重不得超过25吨,然而称重显示,车辆重达52.9吨,超限27.9吨,超限比例高达111%。
经调查取证后,执法人员责令当事人卸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当即开具文书,对其进行立案查处。这正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中,以街道办事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案件。
这一快速高效的手段得益于我市不断优化执法事项清单,通过健全清单理事机制,理清部门间职责边界,及时调整一批“不适宜事项”、清理一批“不必要事项”,精准赋权乡镇(街道)。
“自从行政处罚事项正式赋权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可以作为执法主体进行处罚办案,有效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基层治理难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业执法队伍和执法力量下沉、“单一执法”变为“综合执法”等举措,也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做到执法有权、治理有力、服务有效、发展有为,形成“管中有执、执中有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那么如何确保执法规范有序?为此,我市建立乡镇(街道)基础目录清单37项,平均赋权211项,落实40个乡镇(街道)赋权事项专项评估,梳理一镇(街)一清单,一区县一报告,推进“1+3+2”执法事项清单,体系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此外,市综合执法办会同市委编办,组织14个市级部门开展精简规范执法监管事项工作,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推动监管事项“互联网+监管”平台100%认领,形成“许可+监管+执法+监督”全流程执法闭环。
解“联动协同”之难
以体制机制健全助力执法高效联动
先行先试,方能勇立潮头。走进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二楼的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数据不断变化。
作为湖州的主城区,该局勇毅前行,创新成立浙江省首个行政执法指导委员会,建立13支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试点划转26个领域1362项执法事项,纵深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探索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新格局。
过去,海量的餐饮油烟投诉举报曾让基层执法队员不堪重负,而现在,依托数字化技术,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事中处置、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让智慧执法成为执法改革的新引擎。
如今,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勇立“数字潮头”,打造数字化改革最佳实践,同时不断完善综合行政执法配合机制。
今年4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健全行政执法指挥体系全面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出“五书一函”工作机制,加快建设集智慧城管、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区县、镇街三级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推动执法效能不断提升。
从“实施意见”到“协同联动”,本质上是在不断拓展、丰富、提升现代化治理效能。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强化与法检两院联动,开展涵盖“非诉执行”“共享法庭”等方面的协作。健全行刑衔接,协同市公安局等9部门强化食药环知违法犯罪领域行刑共治。
此外,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还不断创新协作机制,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仅今年一季度就已发起联合任务349次,减少企业干扰490户次。同时,持续探索创新“集成改一次”“联合帮一次”等全流程协同机制,开展日常协同帮扶行动,实现综合行政执法高效联动。
解“全域监管”之惑
以全域共享互通实现基层治理闭环
“有工程车未按规定密闭苫盖,需核实处置。”日前,德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下渚湖中队收到浙政钉客户端“掌上执法”模块发送的一条关于工程渣土“一件事”的预警工单,显示有工程车辆可能存在违规行为。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相关路段开展调查,并联系交警进行视频跟踪,在取得相应证据后最终锁定当事人并立案调查。
工程渣土随意倾倒、违规运输和跨区域偷倒等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症。2021年以来,德清县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设工程渣土“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实现渣土行业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闭环的工程渣土服务管理。
“目前,全市正在推广运用工程渣土‘一件事’相关工作,全力推动工程渣土管理实现长效常态。”市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该应用已纳入浙江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S0名单,以数字化变革撬动了工程渣土“智治”新路径,也为全省建筑垃圾治理提供了湖州经验。
为更好做到全域共享互通,实现基层治理闭环,我市聚焦融合基层治理,完成全市72个乡镇(街道)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与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执法监管数据的贯通测试,全市贯通测试191个事件,数据回流成功率达99%,实现全域共享互通。
不仅如此,我市打造执法司法协作场景,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开发行政执法标准智推模块,推动实现司法判决示范性“案例库”共享、瑕疵行政行为自纠督促、判后文书送达、司法建议推送、强制执行申请等功能,构建执法司法协同闭环新场景。
“行政处罚只是手段,消除违法行为才是目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司法协作场景共建共融,既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也能够真正实现多领域执法检查“一步到位”,最大程度减少群众异议,实现“案结事了”,矛盾化解在基层。
解“文明执法”之问
以严格规范管理锻造综合执法铁军
随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执法事项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集中划转赋权,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行政执法队伍的能力素质,强化多跨协同融合的执法理念,我市进行了不断探索。
去年5月,全省首个沉浸式行政执法实训基地在吴兴区建成投用,围绕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事项,通过构建教、学、练、战实训模式,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培训标准化体系,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人才支撑。
如今,为提升综合业务能力,我市已深化完善3个行政执法实训基地,落实分层集中培训,组建业务“专家团”,推进师徒帮带制,快速提升新划转领域执法业务水平。连续开展全市系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完成14个项目的技能比拼,多维提升干部队员综合素质,案件优良率达99%以上,实现行政复议“零纠错”。
同时,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探索“党建+执法”模式,坚持“把支部建在中队上”,打造暖心城市蓝等23个基层特色党建品牌,全域推进、累计创成市级以上“枫桥式队所”43家,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执法人员行为基本准则等5项制度,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在规范执法队伍的同时,我市注重打造暖心关爱工程,落实“爱心早餐”“暖心被窝”,深入挖掘身边优秀典型,积极向上推荐“最美公务员”“先进工作者”“担当作为好干部”等32人次,拟定完善推广队所晨晚站立会、挂职锻炼人员管理、系统内异地分居人员调动等管理办法,营造心无旁骛奔跑、人人实干争先的工作环境。
叠加的是责任,综合的是手段,改革的是效益。通过队伍正规化建设,我市持续锻造综合执法铁军,既规范了执法行为,也做到高效文明执法。
文/王艳琦
本版图片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