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全省第一

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推广“湖州经验”

  记者  李则名  王洁涵 

  本报讯  把冬捕作为乡村旅游的体验环节,让游客尽情体验农耕文化。最近,吴兴高新区杨溇村联合周边幻溇村、伍浦村等 6 个村推出的“渔文化村游”路线备受市场青睐。“今年以来,6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1000万元,每个村都突破了100万元,相比去年,村与村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吴兴区风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美丽乡村滨湖示范带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正成为强村富民的“法宝”。

  滨湖6村抱团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深入推进“村游富农”工作的一个注脚。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首次以正式发文的形式,系统性总结推广浙江的经验做法,印发了《浙江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湖州‘村游富农’探索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向全国重点推广的典型经验之一。

  去年初,我市聚焦绿色低碳共富主题,全面启动“村游富农”工作,通过“先富带后富、重点村带薄弱村、城乡融合共生”的战略规划,让湖州的村庄变得全域美、产业优、百姓富。

  “经过1年多的推进,目前全市有62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积极培育建设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4个、民宿3353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深化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我市乡村旅游促共富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和景区化城镇村庄全覆盖。

  制度创新是我市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乡村旅游领域地方性法规《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制定《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等10项乡村旅游系列标准,发布全省首个《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等。

  乡村旅游“四梁八柱”持续构建完善过程中,一批小而美的村游新项目在湖州持续焕发生机,不断吸引游客到访和体验:去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尝一杯“深蓝咖啡”,和矿坑“小冰岛”同框;到德清县乾元镇城北村的茅蓬山露营,闻着稻香享受第一抹阳光;走进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的西塞山美术馆,看一场后现代主义绘画展……

  数据显示,近3年,全市累计招引并落地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05个,197个优质项目投入运营,文旅项目投资增速连续5年居全省前三,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保持全省第一。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方式得到了持续优化,村民的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有了普遍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全省第一~~~
我市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育路径~~~
破译明代古乐谱 复制出整套乐器~~~
~~~
~~~
《雅居乐这部电梯为何频繁停用?》后续——~~~
~~~
~~~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推广“湖州经验”
岗位津贴标准居全省首档
我市学者还原400年前演奏场景
市委统战部召开青年 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
林下经济 助农增收
故障电梯已恢复使用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十四五” 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汇报会
湖州丽水携手念好共富“山海经”
南浔实现村级“浔税驿站”全覆盖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