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妍
本报讯 父亲意外偏瘫后,如何照护老父亲,一度让老李十分焦虑,直到近日护理员接手,生活才重回正轨。“照护老人,真不是光有孝心就能成,专业的事还得让专业的人来干。”他说。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了把更多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留在养老护理行业,我市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育路径。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468人,居全省第二。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顾人杰告诉记者,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养老护理员队伍中,大龄的、低学历的护理员并不鲜见,为了保障这部分人员的职业权益,我市出台了一揽子新政策,允许学历较低的护理员以“口试”取代笔试。同时,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护理人员,也允许其参加培训考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不超过65周岁的大龄养老护理员,也可以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
我市还落实全周期激励,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收入待遇。据介绍,通过出台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我市按照不同等级给予持证护理员每月200至1200元补贴,标准居全省首档。
同时,还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优先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制度,发布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价位,并鼓励养老机构通过细分任职年限、技能等级、绩效水平等方式,完善岗位工资晋升和高薪留人机制。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的养老护理员工资较3年前增长了22.43%,增速高于全市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增速4.53个百分点。养老机构新进人员的最高薪资待遇也从2020年的8100元/月增长到目前的1.1万元/月。
此外,为了吸引优秀青年入行养老护理,我市还探索推出了人才专项资金,将养老护理人才纳入大学生购房、安家和就业补贴体系,最高给予10.5万元补贴;并通过慈善资金为就读相关专业且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就业意向书的学生每年提供3000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