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丹红
本报讯 眼下,南太湖新区仁皇山街道仁东村的文化礼堂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村民都爱往这跑。瑜伽健身课、旗袍展示、少儿运动会……各种好看、好玩的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并不是当地政府“包办”,而是由政府买单引入第三方入驻机构萤火虫公益团队全程操办。
“今年以来,我们创新推出‘合伙人’运营模式,招募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文艺院团、高校学者、乡贤能人等7类群体入驻文化礼堂,同时引入湖州传媒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新青年歌舞团有限公司等第三方运营机构80余家,由他们提供专业化服务,全程参与文化礼堂的管理和运行,从而使文化礼堂‘火’起来。”市文明办介绍。
为强化礼堂“合伙人”财政保障,市财政局出台《湖州市市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奖补管理办法(修订版)》,在不降低原有农村文化礼堂运行经费的前提下,新增改建提升、星级评定、社会化运作、效能指数等绩效考核奖补内容,将财政资金由“普惠性运营奖励”转向“竞争性运营激励”,引导文化礼堂丰富阵地建设,规范运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配合制定礼堂“合伙人”年度任务清单,对礼堂运行的人员配备、开放时间、活动内容、活动频次等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同时,建立礼堂“合伙人”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对排名靠前的给予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实行退出机制,提高文化礼堂运行水平。
据悉,目前全市已有286家文化礼堂采用“合伙人”模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堂均活动数由每年70.3场提升到每年98.1场,礼堂效能指数跃升至全省首位。“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市场化、社会化运维模式,进一步强化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成效,推动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市文明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