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丹红
本报讯 省财政厅近日发布了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结果的通报,我市《核酸采样小屋再上岗——“小切口”撬动“大增值”》《让闲置楼宇变身“金凤凰”——一所废旧学校的精彩蝶变》案例入选。
据介绍,我市共有核酸采样小屋338个,分布于所辖各乡镇、街道(社区)。为加快核酸小屋资产盘活利用,我市始终凝聚盘活共识,坚持政民联动,围绕问需于民、便利于民、还利于民,同心同向助推该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盘活重塑出“输血型”“造血型”“赋能型”等新小屋共300余个,改造用于综合健康服务站、爱心驿站、“就业超市”“一间学吧”等,盘活利用率超95%。
与此同时,南浔区财政局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拉动和引进第三方社会资本力量等方式,经过资源整合、规划设计、新业态布局,融合周边文物保护、运河遗址、公房改造等,历时8个月,将双林镇一所废旧学校原址改造升级为全国首个集成式儿童博物馆岛研学基地。项目运营以来,共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近18万人次,单日最高入园超4000人次,营业收入约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