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熠烨
“真没想到,短短8个月,我们的一条建议就能变成一部地方性法规,这一次是真给力了。”12月2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了《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听闻这一消息,来自安吉县的市人大代表胡恒怡激动不已。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停车“小”事的确已经成了群众急难愁盼的“大”问题,从法规层面破题已经迫在眉睫。一条代表建议又是如何变成一部地方法规的?
民之所呼 立法所向
近年来,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市区停车泊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型商超、学校、医院附近“一位难求”,大街小巷、老旧小区各种车辆“见缝插针”随意停放,临街商铺私设地桩地锁,违规圈占公共区域作为收费停车场等乱象不止。据统计,今年“12345”市长热线共接听111万件,涉及停车的问题达1.2万余件。
群众对停车的期盼,也牵动着多位市人大代表的心,连续多年成为我市“人民代表大会”的热点建议。据统计,近三年来,关于停车的议案建议累计10件。谈起8个月前提交建议的初衷,胡恒怡表示,虽然之前也提交过相关建议,但仅集中在一地一域,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停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全面解决问题,还得靠立法。
民之所呼、立法所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去年初,市人大常委会敏锐地捕捉到“停车难”这一民生痛点,将《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列入了二类立法项目。经过一年的扎实调研论证后,认为停车立法时机成熟,将《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列入了一类立法项目,力求以“小切口”立法解决城市发展“大难题”。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立项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如何解决增长的车辆与有限车位资源供需矛盾?如何平衡停车费经济作用与民生所需的矛盾?如何结合湖州实际进行科学制度设计,对症施策提出管长远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考验着立法工作者的智慧。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自今年3月份启动立法工作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法委会同监察司法委、市综合执法局、市司法局组成起草专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建议在条例中体现小区停车收费参照标准。”“小区停车场是否能在此次立法中纳入智慧停车系统管理?”……在《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11位听证陈述人重点围绕完善政府职责、加强智慧共建、科学规划车位、因地制宜优化停车资源、住宅小区停车场设置等关注度高的话题,对《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草案)》提出了45条意见建议,为条例的完善修改和后期实施奠定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立法机关主动“走下去”,把基层群众“请上来”,将民主立法的“直通车”开到村、社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真正实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据统计,通过线上归集、基层调研、现场座谈等形式,共召开会议3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0000余条。
最终《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历经53轮修改打磨而成。可以说,每一稿的背后都承载着民意、闪烁着民智。
温情立法 增进福祉
如何体现“立法温度”,使“冷”的条文和“铁”的规定转化为城市治理的温情和城市管理的温度?细微之处显真章。《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全文共六章三十七条,分为总则、规划与建设、管理与服务、绿色与发展、法律责任、附则六个部分,每条都紧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而设置。
例如明确免费时长,要求政府定价的停车场免费停车不少于30分钟,道路停车泊位免费停车不少于15分钟,并依据不同区域、时段延长,同时鼓励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场参照执行,努力让群众“买得起,也停得起”。
例如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用停车场在一定条件下向社会错时开放,住宅小区与周边单位通过错时共享、车位预约等方式互相开放停车场,努力解除群众在特殊时间接送放学、特殊地点集中办事的燃眉之急。
例如要求依托城市数字大脑,建立智慧停车云平台,实现各项数据归集、智慧分析、预测、管理、调度、运维等功能,鼓励经营性停车场提供车位预约、无感支付、通行后付费等服务,努力让群众多一份预期、少一份焦虑。
例如明确要求市、区县人民政府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扩大公交覆盖面,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私家车能方便小家,坐公交则是方便了大家”,“共促”绿色低碳生活。
以百姓之心为心,将方便群众规范有序停车的理念贯穿立法工作始终,最终使这部法规载满民意,凸显“人情味”。
落地落实 请你监督
经省人大批准,《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法律责任可以保证违法行为被纠正,那《条例》中较多的‘支持和鼓励’如何确保落地呢?”胡恒怡对此较为不解。
“徒法不足以自行”。为了确保地方立法落地见效,《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将会配套“三张清单”——配套规范性文件清单和建议出台政策、制度清单,把立法的“工作链条”进一步延伸到法规的实施阶段,确保《条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完成“三张清单”,法规宣贯就能拿满分了吗?当然不是,这仅仅是规定动作的十二分之一而已。为了实现良法善治,走好地方性法规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律实施,坚持立法、执法并重原则,推动市委出台《关于加强地方立法和宣传贯彻实施 助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若干措施》。按照该措施,除了“三张清单”外,法规的宣传贯彻还要做足、做好11项规定动作,才能得满分。
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执法督法概莫如是。《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落地见效,离不开“一府一委两院”的宣传和贯彻,离不开每位人民群众的认同和理解,离不开每名人大代表的支持和示范,这是一次没有局外人的同心协力。
制定《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这一独有方式对三个“一号工程”的有力助推。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是人大工作(含立法工作)的主体。可以说,人人都是立法的参与者、监督者、示范者和受益者。真诚希望一起努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湖州立法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湖州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的理想化设计照进现实、变成现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