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琛
前段时间,一高中同学的英年早逝,使沉寂已久的同学群热闹起来。原本51人的班级今只剩下47人。不舍、叹息的同时,大家都感叹,人到中年世事无常,同学会也因此很快被提上日程。
有同学提议大家把各自珍藏的同学照片翻拍发到群里,做一个怀旧视频,在同学会上重磅推出。于是,同学群被刷屏了,每次打开手机,都有几百条消息,翻开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尘封已久的记忆顿时鲜活起来。
有同学发了一张我的单人照,不禁莞尔,这张照片我自己都没有收藏。另外一个同学打趣说,肯定是当时送完了。可不是,那时的我们都用互赠照片这种形式来表达友情。快毕业的前夕,学校请摄影师来拍集体照,我们也会趁机多拍几张单人照,或者和要好的同学拍合影。单人照拿到手后,从中挑选自己最满意的那一张,加印很多份,送给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几个同学。
也有家里经济条件好的,跟父母亲软磨硬泡借出家中贵重的相机,买一卷胶卷,一行七八人骑着自行车,去20公里开外的同学家玩。按现代时髦的说法,这应该就算是我们的毕业旅行,只不过是穷游版的。骑到风景好的地方,我们停下来歇息,拍照。一卷胶卷最多只能拍36张,舍不得拍风景,只拍合影。照片洗出来后,凡是合影,全部加印,怎么着也要每人手中拥有一张。
除了互赠照片,我们还互赠留言。每个人都会精挑细选一本毕业留言册,女孩子们会在留言册上贴上自己喜欢的明星贴纸,我最喜欢的是翁美玲和林青霞。留言也挺有意思,那天我从书柜里找出来,最先翻看刚去世的那个同学写的留言,他的字在当时就已经很漂亮,清逸潇洒,像极了他本人,不免泪盈于睫。
还有好几个同学给我的留言都提到了我热爱文学的事。确实,学生时代因爱写作得到语文老师许多的偏爱。有一个同学给我的留言让我忍俊不禁,他说:希望你能成为一名作家。但我觉得你更应该锻炼身体,早锻炼要多跑步,不要站在操场中间(逃避跑步)。
果然是少年看到老。至今,我还继续着写作之路;至今,我依然讨厌跑步。
好奇现在的学生,还会互赠照片,互写留言吗?毕竟这是一个眼花缭乱的新时代,手机可以随手拍,照片和心情可以在朋友圈分享,似乎失去了赠送的意义。
我双手握着一张纸质的照片,郑重其事地递到你手中,愿你好好珍藏,小心轻放。你也羞涩地回赠我一张你最满意的照片,这一来一回中满含着同窗三年的深情厚谊,是你和我之间关于友情的双向奔赴。
问了一个孩子还在读初中的同学,他的孩子和同学之间还有这种老旧的表达友谊的方式吗?同学说:早就没有了,怀念我们那个时代。
与其说怀念那个时代,不如说是在怀念我们逝去的青春。我喜欢现在这个时代,也积极顺应这个时代。但当我看到那一张张泛黄、破损、模糊甚至分辨不清的老照片,那些纯真快乐温暖的时光,就像潮水一样涌来,这是独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珍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