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炳根
三伏天来临,儿童快乐而漫长的暑假,又开启了。迫不及待的知了应时上岗,躲在河边高高的柳树梢上,趴着睡会儿,趁着正当午的烈阳,它开始鸣笛,“嘶它—,嘶它—”,此伏彼起,给本已烦躁的行人,又增添了几分无名火。知了知了,真不知趣呵。
然而,知了却是我们年少时代里,交情颇深的朋友。在吴语家乡,知了因其叫声又被形象地戏称为“扬斯它”。
一帮小伙伴中,我们曾以捕捉知了的胜负而排名次,仿佛是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座次排序。发小中,有一个叫小润的,是其中的能手。
他告诉我,捕捉知了,先是找根两三米长的细竹竿,要直一些硬一点,竿头插入一个用铁丝或篾丝弯成的圆圈,接头处用铅丝扎牢。而后去粘蛛网。要趁天黑或起大早,在老屋檐下的瓦片处,或是大柳树下的枝条处,那里有蜘蛛吐了黏丝形成的网,很有黏性,用竹竿头上的圆圈去绞裹铁圈过来。必须要夜晚或清早去,否则蜘蛛网见了阳光黏性就差了。我如法炮制。第二步,就是要在正当午烈日下,拿了竹竿去河边找蝉(知了也叫蝉)叫的地方,就是那高高的柳梢上。你要蹑手蹑脚走过去,千万别弄出响声来,否则机灵鬼的它就吱一声,飞入云霄。这个时候需要眼睛很亮,瞅准它趴着的位置,猛一下将竹竿圆圈粘网对准压住它,既不能太重免压伤,又不能太轻防它飞走。此刻,确认它已被压住,就要接连几下拎竿压竿,使知了感到无力欲飞时,那就中了——因为它的双翅已被蜘蛛网粘住而就此被“擒”。再快速将竹竿收回,摘了知了随手放入腰带上的口袋里,“请君入瓮”了。
捕捉知了回家,就装入鸟笼里观赏。小润告诉我,他最多的时候,鸟笼中有二十多只,还抓小虫去喂它;每天还拎着它们去河边的柳树桠挂着,让它们亲近野外自然生存条件。
我曾经跟着小润,捕捉过几回。后想此事虽然有趣,但终归有点怜悯它,所以我后来就少去或不去了。
几十年过去,面对暑天又会想起那童年记忆来,真是岁月已老人未老。今天的孩童,认识自然界的许多小生灵,也许只能从博物馆和海洋馆开始了,但我们的往事仍旧充满着值得回忆的元素。柳树梢头,重响知了的欢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