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利
近日,电视剧《人世间》在陕西卫视重播,我借机找来梁晓声的同名长篇小说,一边品读原作,一边忙着追剧,每天随影附形,观赏不亦乐乎!
书中以生动晓畅的文字讲述了周家近五十年生活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历程。开篇以北方省会A城共乐区为背景,描述“板夹泥”式的简陋房子,周家日常生活琐事及周边的环境。在叙述周蓉与蔡晓光懵懂恋爱经历这一段,抓住人物情感变化如“忍俊不禁”、“惊讶”、秉昆同情《叶尔绍夫兄弟》中的老三谢尔盖等等,语言平易自然、波澜不惊。尤其是当周家姐弟俩面临人生抉择——走一个插队到农村,且只能留一个在城里时,作家运用独到的比喻生动描绘:周母抢信纸,秉昆他“四指一分,两小片纸像白蝴蝶翅膀似的打着旋飘落地上”。精彩至极!
周蓉美丽聪慧,浪漫自信甚至有些骄傲,懂得灵活变通,情商高,成为具有独立思想且个性十分鲜明的高级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经历时代的变迁,支援“大三线”、知青岁月、高考恢复、经济改革等。平凡地生活着,是那个年代普通平民大多数的缩影。
梁晓声曾说过,作家要有人文关怀,不应被时尚文化浸透而变得麻木,要去关注那些底层人的生活。多了解我们的人民,底层的人民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生活的。他把这种要求变成自己努力追求的写作标准,认真加以践行。回读其作品,尤其是小说《人世间》,让人倍觉温馨并深受鼓舞。周秉昆虽未能走出光字片区,但他做过工人、杂志编辑,干过个体商户,随着时代起伏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我看到了普通底层百姓生活的不平凡,感叹于为了家庭和事业付出太多的心血和爱;言语神态是那么的善良、亲切与随和,有责任、敢担当,闪亮正义的光彩,令我肃然起敬。
我喜欢阅读求知追梦, 探讨生命奋斗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品悟小说文本,更加深入领会那“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与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的至情境界。日常你须尽心尽力地付出辛劳,显现有价值的作为来。而人活世上夸夸其谈,终将徒劳无益。
小说的结尾描述了秉昆与郑娟雪后郊区散步,两人的手攥紧在一起,尽管老伴几十年辛勤劳作,指甲劈裂,粗糙结茧,在夕阳晚照下,仍感觉幸福而惬意,甚至是有点猝不及防的恐惧,不由得把手攥得更紧了。周蓉六十岁寻找到了另一种人生意义。她出版长篇小说《我们这代儿女》后,又热衷公益活动,到一个个偏远农村给留守儿童送书,每到一村,便讲一个月的课,兼做心理辅导。这是她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很快乐的事情。珍惜生命宝贵的时光,我们当下该去做些什么让生活更富有意义?其实耐心把这本长篇小说读完,就能从书中找到它的答案——
无论生活条件怎样,也不管所获荣誉有多高,饱尝过酸甜苦辣,一路上风霜雪雨,一路走来真情当歌。无怨无悔,坚持认为对的便努力走下去,尽可能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目标。
再读《人世间》,电视剧中周家近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更能深深吸引我,人物言谈举止、命运纠葛、质朴而细腻的情怀,如同汩汩山泉,沁人肺腑,又似阵阵鼓颦,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