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湖州启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向着成为美丽中国的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的目标奋力前行。市科协积极响应,以“闻风而动、实干争先”的作风状态,以“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为工作核心,争做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在同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的17周年纪念日,推动首届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胜利召开,并持续深入打造大会品牌,连续三年办成大会,取得丰硕成果,在湖州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为国际国内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总结湖州实践,提出浙江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逐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重要窗口。一是广泛凝聚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中国科协、浙江省政府、湖州市政府等领导多次到会致辞,国内外102位两院院士在内的8700名各领域学者参会研讨,百家知名企业、金融技术交易机构到会交流,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新加坡工程师学会等国际团体到访交流,世界科联在湖发布《绿色低碳发展倡议》,在国内国际产、学、政、金各界,充分凝聚绿色低碳发展共识,共建美丽清洁世界。二是充分共享“双碳”路径实践经验。发布2023年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展示,充分展示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州实践》书籍、《湖州市绿色低碳生活指数报告(2024)》《湖州市生物多样性绿色城市指数报告(2024)》,刊印《湖州市绿色低碳创新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通过展示湖州创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精彩蝶变,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提出中国方案,向世界共享中国生态文明成就和发展脉络。三是多维提升绿色发展理念传播效能。权威媒体矩阵化传播,形成强大声势;主题报道兼顾广度与深度,聚焦浙江特色实践,深入解读国家政策导向和国际经验,以点带面展现多维亮点,全网阅读量超6亿人次;China Daily等对外媒体同步在境外社交媒体平台X、Facebook上更新大会消息,有效提升国际能见度。
持续提升“双碳”领域最前沿的学界地位。一是“重磅云集” 齐聚高级别专家,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贺克斌、高翔、王金南、李家彪、约翰·劳赫德等绿色低碳领域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剑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诺奖得主安德烈·盖姆、欧盟委员会科学顾问委员会首席副主席内博伊沙·纳基斯诺维奇等国外专家学者会上发言,分析研判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引领前沿探索主方向。二是“异彩纷呈”举办学术交流,催化多领域跨界思维碰撞。坚持大会为主、日常交流不间断的形式,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举办一系列不同学科、不同行业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大会共开展“碳中和与能源智联”等18场分活动,235场学术报告;闭会期间,引入半导体前沿技术论坛、新能源材料论坛、煤层气学术研讨会、先进碳基复合材料行业高端论坛、储能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国家级高级研修班、第二届全国磁生物学与磁医学大会、中国科协党校“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活动等百场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协心同力”促进国际互信合作,拓展国际科技朋友圈。服务在华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承办筹建世界碳中和学会论证会等重要活动;以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第96次执委会在华召开为契机,主动承接部分执委会、秘书处会议,精心组织策划绿色低碳发展与科学家责任研讨会并形成重要共识;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等权威机构,以及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滑铁卢大学、新加坡高等研究与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气候变化联合行动成员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学术联系渠道,国际朋友圈和国际化办会条件全面提升。
不断汇集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要素。一是筑巢引凤搭平台,广纳资源。充分结合大会高能级平台优势,成立由绿色低碳领域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投融资机构等33家创新主体组成的“科创中国”绿色低碳创新联合体,服务国家绿色发展重大战略;举办我市首个技术展——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展,吸引国家能源集团等135家企业500多件展品来湖参展,现场签约金额达8.9亿元;促成中国林学会等国家级学会来湖建站服务,阿里巴巴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来湖布局,浙江大学等一批重点名校产学研项目落地实施,“低温装备联合实验室”“氢能计量联合实验室”“智汇长兴促共富”战略合作协议等多个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合作逐步开展。二是培土育苗出政策,汇聚英才。制定实施“科创湖州•智汇计划”资助政策,聚焦“才为所用”,多层次提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术咨询等服务,持续做大高端智力和科创资源流量。新增国家级学会服务站7家达1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达84家;累计组建院士领衔的科学家产业服务团22支,联系服务对接企业170家,解决企业难题60个;来湖院士逐年递增,今年176人次再创新高;促成33名院士落户莫干山院士之家;组织举办各类海外人才对接活动100场次,搭桥引育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1项,支撑省级以上人才立项3项;打通一条企业端需求发布-高端智力精准进入-问题攻克的创新发展路径,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234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71项、行业标准58项、企业标准25项。三是播撒理念倡文明,引领风尚。推进“生态文明科普中心”落户,聘请邓子新、朱利中等5位教授为“科普中国智库”及“生态文明科普中心”专家,启动“生态书香”低碳科学阅读推广活动;23位两院院士参加“千名院士·千场科普”,组织院士专家走进中小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地球科学研讨、生态文明科普行等系列活动16场;以“凝聚科普智慧 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科技志愿服务创新与发展、科技小院等入选全国示范;积极探索科普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机遇,成功举办“大手拉小手 生态文明行”世界科学家与湖州青少年科普活动。全力推进绿色生态理念在社会各界普及传播,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