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性江南 人文湖州

——刘士林教授采访实录

  地处江南“腹心”的湖州,是一座有着100万年人居史、2000多年建置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本期名家访谈,让我们跟随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一起探觅人文新湖州的独特魅力。

  记者:刘教授您好!湖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建置史的江南古城,请问您心目中对湖州的印象是怎样的?

  刘士林:我对湖州的第一印象是“丝绸之府”。2011年世博会之前我们做过一个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的课题,选一些长三角城市里景区景点和项目比较契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当时报了400多个,第一版选了40多个,里面就有湖州的“丝绸之府”。在大家认知里,自古以来湖州就是丝绸业最发达的地方,丝绸也是最能够代表江南文化的符号。

  记者:您著有《江南诗性文化》等江南文化研究专著,是研究江南文化的著名专家。当前,湖州正在打造“最江南”的文化品牌,请问您对此有何意见和建议?

  刘士林:江南文化的精神是什么?我提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江南文化精神,一个是在江南的中国文化精神。两者要区别开来。

  比如江南的特点是富饶,是“鱼米之乡”,但经济发达却并非江南所独有,古代作为“天府之国”的巴蜀,在这方面和江南地区就难分伯仲。比如“人文荟萃”,江南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但唐代以前中原关东地区更是出人才。所以,这些可以说是江南文化的精神,但都不是其最本质精神,只能算“在江南的中国文化精神”概念。

  江南文化精神,应该是江南人民对中国文化最独特的创造。比如,艺术、审美、高品质的这种士大夫文化,江南琴棋书画的境界,是别的地方无法超越的。所以我们用了“诗性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以“审美——艺术”为精神本质的诗性文化形态。

  湖州打造“最江南”的文化品牌,我认为可以参考一下苏州的成功经验。在江南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苏州是最像江南的江南城市,经济发达,文化也繁荣。它将古城和工业园区区分开来,在古城保护上有很多法律、法规,古城的格局、空间保存得非常好,文化活化利用上做了很多工作。把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理顺了,形成良性循环,人文经济方面传承得非常好。

  记者:“湖派”文化与“海派”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在去年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打造‘8+N’系列历史文化名人品牌,立体呈现‘湖派’文化”的要求,您认为打造“湖派”文化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刘士林:我觉得,湖州和近代上海的崛起以及现代上海的发展关系很密切,这根线应该好好挖掘,跟上海找共同语言,包括以后形成一些协同,形成同城化的资源。第二,要研究“湖派文化”在江南文化中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然后去找“海派文化”缺什么,可以相互做一些嵌入文章。最后,要有一个更大目标。比如在长三角文化品牌中,湖州能做些什么,形成一个发展报告,然后落实到一些项目上,去带领城市发展,让城市的文化和经济达到良性循环。

  记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人文新湖州建设高度重视,2023年6月专门成立了“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1年多来市文建会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您认为下一步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刘士林: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了“新型城市”的概念,并具体分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三类。此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又将新型城市的类型进一步拓展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紧凑城市。这其中,人文城市始终是我国新型城市化的一个目标。

  首先,“人文城市”的概念,是以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为主要生产资料,以服务经济和文化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力、创造力等为主体条件,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推动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理念、形态与模式。它表明,城市发展的目的,不全是经济,更不是人口,而是满足人在城市的价值和意义的需要。人文新湖州建设以后要有所突破,可以对接“人文城市”战略。

  第二,就是人文经济。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是未来城市的目标。湖州有深厚的人文资源,可以在活化利用上进一步延伸。

  此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文城市”可以引领“人民城市”的发展。湖州可以通过“人文城市”切入“人民城市”,让文化赋能城市更新,让文化引领城市更新,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刘士林教授采访实录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怎样才能成为江南文化的知音
诗性江南 人文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