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若蕾 孟琦
蛇年春节伊始,DeepSeek以其辛辣的“锐评式”内容和多领域的优异技术表现快速走红,在全球掀起了一场AI“中国方案”的强力冲击波。面对这股强劲的AI浪潮,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率先完成满血版DeepSeek-R1大模型的本地化技术部署,成功实现与“南太湖号”深度集成,上线“AI首页”。
对于地方媒体而言,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找到独特的发展路径至关重要。“南太湖号”与DeepSeek-R1的融合,使 App从单纯的新闻发布平台向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发生转变,无疑为打破这一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与DeepSeek的深度对接,南太湖号App在智能化服务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此次合作成为地方媒体或区域性平台的标杆案例,推动更多类似平台进行技术升级和智能化转型。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南太湖号App建立一定的技术壁垒,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过去很多用户将南太湖号App视为获取最新新闻消息的来源,而忽视了其兴趣内容。但随着 DeepSeek 的接入,这一情况可能很快发生改变。DeepSeek 能够精准挖掘南太湖号App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将那些曾经被淹没的高价值内容重新呈现给用户。如此一来,垂类内容创作者就能获得更多被看见的机会,南太湖号App用户也能够更好地消费兴趣内容。同时,南太湖号App的AI首页与原有的热点新闻形成了有效整合,使重要的新闻不再是转瞬即逝的热点,而是拥有了长尾效应,实现了两者的双向加持。
DeepSeek在信息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内容产出的频率与供给速率,但并未改变传播生态中内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结构关系。“DeepSeek接入潮”来临后,搜索不再有门槛,传统搜索平台的优势被取代。未来,比拼的一定是哪个平台原生内容多,且具有持续生产新内容的能力。因此,新闻工作者更要专心做好新闻内容,把自己的内容生态做深、做厚、做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AI大模型会带来错误信息。面对海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所造成的新闻泡沫和虚假信息问题,湖州传媒AIGC实验室应尽快构建面向AI新闻生产内容的溯源验证模式,提出AI新闻内容的元数据标准,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标识内容来源和生产方式,实现对内容生成流程的追溯和真实性验证。同时,湖州传媒AIGC实验室应进一步强化AI生成内容检测技术更新迭代,通过强化学习和对抗性训练等方式提升AI生成内容检测的准确性。
AI技术运用的根本在人,唯有通过对社会主体的全面穿透,才能最终实现对于AI内容生态的有效治理。南太湖号App应通过构建“AI+”社会传播新生态,推动AI深度赋能人才培养和公共教育,强化AI知识供给,全方位地提升湖州乃至全民的人工智能数字素养。通过构建多方协同的监管机制鼓励和吸引公众共同参与AI内容治理,营造良好的人机协作内容生态。
(邓若蕾、孟琦分别系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