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艳琦
本报讯 “你看,这是我的摆摊资格证,拿到的时候可激动了,真是太感谢他们了!”日前,在德清县市心府南门摆摊的一名摊主指着流动摊车上信息公式区域处张贴的资格证,嘴角止不住上扬。这张资格证的背后,是德清县创新探索疏堵结合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面对城市治理与民生需求的平衡难题,德清县以闲置土地盘活和精细管理双轮驱动,全面护航“微经济”健康发展,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城镇治理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目前全县已形成38处服务点位,设立309个特色摊位,日均服务居民超万人次,涵盖早餐供应、生鲜果蔬、手作工艺等民生业态。
在阜溪街道工业园区,执法部门针对职工就餐购物难、流动摊贩占道等问题,创新建立“规划+服务+监管”全链条管理模式,科学划定青春路临时经营区,建立从业人员“三核查”备案机制,通过公开抽签分配40个标准化摊位。同步成立临时摊点管理小组,推行“徒步巡查+分段值守+错时管理”动态巡检,使园区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新市镇仙潭市场周边则实施“潮汐式管理”破解通行压力。根据居民消费时段和交通流量,每日5时30分至8时开设“绿色助农通道”方便农户直销,18时至23时转型“夜宵市集”打造特色餐饮场景。通过时空分流和门前三包督导,该区域在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实现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的有机统一。
武康街道创新“精准滴灌”治理模式,通过社区调研绘制“民生需求热力图”,在适宜区域设置21个便民摊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报名信息,实行摊主资质审核和驾照式考核管理,重点布局自产果蔬、便民早餐、小修小补等群众急需业态。两轮摊位申请已吸引众多合规经营者入驻,有效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求。
目前,从工业园区的全链条管理到居民区的需求导向型摊区,德清已形成政府引导、商户自治、群众监督的共治格局,持续带动灵活就业,实现了城镇提质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