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翔
本报讯 市融担公司安吉分公司的服务团队日前走进安吉茶园,他们手持笔记本,逐行察看茶树的生长情况,细问茶农:“茶园设备是否够用?仓储能否满足?”“销售渠道稳定吗?资金缺口有多大?还需要哪些服务?”这“三看三问”的场景,是安吉白茶产业破解融资困局的关键一步。
清明前夕,安吉的万亩茶园已泛起层层翠浪,鲜叶采摘期仅短短20天,而部分茶农却面临着甜蜜的烦恼。茶农张毅蹲说,每公斤青叶收购价预计突破60元,但仅支付采茶工工资就需20万元,叠加设备维护、包装运输等费用,资金缺口超百万元。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全县20.06万亩茶园背后,近七成茶企因缺乏抵押物、资金需求集中且周期短,捧着“金叶子”却换不来“钱袋子”。
破局始于田间地头。市融担公司团队联合湖州银行、农业银行等机构,深入溪龙乡、灵峰街道等核心产区,通过“三看三问”绘制“融资需求热力图”,精准锁定茶企痛点。短短数日,茶农的焦虑化为希望。“往年跑银行难凑齐100万元,现在有了担保公司做后盾,不到一周就拿到了300万元授信。”一名茶企主感慨道。
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市财政局推动财金协同担保赋能助力共富,支持市融担公司推出“共富保”专项产品,大幅下调担保费率,叠加合作银行降息政策,茶农综合融资成本被控制在4%以内。上墅乡茶农周大姐算起新账:“原本100万元贷款年利息至少要6万元,如今算上担保费也只需4万元,省下的2万元抵得上茶山一年的肥料钱。”
效率之变同样令人惊叹。“线上预审+线下尽调”的协同机制,将审批时限从7天压缩至72小时,较常规流程提速50%。金融活水浸润下,茶企车间里,新购置的全自动炒茶机翻涌着翡翠般的茶浪;电商直播间中,年轻人用带着茶香的乡音热情推介“共富茶”;村头文化礼堂的LED屏上,实时跳动的白茶交易数据映照着茶农舒展的笑颜……
据统计,截至3月末,“共富保”在保余额7782万元,在保户数141户,平均担保费率仅为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