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兴
近期,为撰写书稿,翻箱倒柜找资料,发现一册《瑞安林氏印存》,也乃当年澄师所赐。《瑞安林氏印存》收入清代著名篆刻家赵次闲1805至1827年间,为端木国瑚所刻姓名、字、斋号等印46方,是研究赵次闲篆刻艺术和端木国瑚生平、活动事迹的珍贵史料。
赵次闲(1781—1860),又名之琛,号献父、穆生、宝月山人,浙江杭州人。“西泠八家”之一,近代六十名家之一。有关史料记载:赵次闲嗜古好学,后出陈豫钟门下,书法四体皆擅,刻印尤精,亦善画。山水师黄子久、倪云林,萧疏幽淡,花卉竹石有明人气息。喜写佛像,为各地居士、丛林所宝。刻印神似陈鸿寿,娴熟精能,以巧取胜,集浙派之大成。
一代篆刻名家赵次闲能为端木国瑚刻如此多的印,足可说明两人的密切关系和端木国瑚当年的社会地位。
《瑞安林氏印存》是1952年谭建丞先生在杭州时购入,后他另添加了封面并题字《赵次闲刻印》。在扉页上,他用工整小楷题道:“壬辰三月初八日以人民币四千之数购于旧书肆。端木国瑚曾掌教吾邑,性至孝,晚年常主持云巢之吕祖谦读书堂,即古梅花观。观今尚存,中有墨迹。先严尝指以诏余曰,此端木老师遗迹也。今别云巢七八年矣。偶见此册,既景先贤,亦念故乡山林胜迹,不只宝月山人妙刻巳也。澄园时客西泠”。扉页上还有“建丞”“曾存瑞安林氏”“闻波轩主”收藏印。
按题跋,当年端木国瑚与湖州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也触发笔者更深了解端木国瑚的兴趣。因“端木国瑚晚年常主持云巢之吕祖谦读书堂,即古梅花观”。于是便驾车去了湖州城南之“古梅花观”,想瞻顾寻访一下端木国瑚的遗迹。
古梅花观内的一幢三开二层屋舍,经了解就是旧时的古梅花观读书堂。堂前堂后均有天井,种植着桂树、天竹等植物,环境十分幽静。但问及观内是否有端木国瑚讲学的记载和有关遗迹,负责人遗憾表示,“已无迹可寻”。古梅花观内现有多株树龄200年以上的金桂银桂,心想这些树当年肯定陪伴和见证了端木先生在此讲学会友。热衷于古碑文化研究的湖州友人吴先生知此,发挥他找资料的本领,为我找了不少有记载关端木国瑚事迹的文献。如《清史稿·文苑》《青田县志》《清代易学史》《金盖山志》《中国学案史》等。
端木国瑚(1773—1837),字子彝、鹤田、井伯,晚号太鹤山人,浙江省青田县太鹤山麓人。他与赵次闲为同时代人,系清代著名学者。端木先生早年中举,晚年中进士。朝廷几次授予知县一职,但是其喜欢读书做学问,三次辞知县,要求改任教谕一职。他认为与其做个县太爷不如读书著作讲学。嘉庆二十一(1816)年起,他任归安(今湖州)教谕逾14年之久。县教谕主要负责一个县的教学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长,早“官阶”不高,但其乐于此事,除了负责县学外,还开设讲堂讲学。一边做教育,培养人才;一边做学问,潜心研究《易经》。这如宋之安定先生在湖所举有同工之妙。
端木国瑚在湖弟子众多。其中有一学生姓费名煕,居湖州道场山下,传师之衣钵,治学讲学,颇有影响:“从学甚众,语之尝曰:‘为学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又言:‘立志是为学第一要务,志不立定,听人所说,或东或西,终日奔驰,迄无成就’;再曰:‘要立得定,又要立得高’。”这些治学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端木国瑚与同时代的著名诗人俞鸿渐交往密切,时有诗词唱和。俞鸿渐(1781—1846),浙江德清人,字仪伯, 一字剑华,号三硬芦圩耕叟。 嘉庆21年举人,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1821—1906,号曲园)的父亲。有关资料显示,在俞樾年少时,俞鸿渐一家迁居,专门延请端木国瑚先生为新居题“印雪轩”斋名,此斋名一直延用,后来俞鸿渐的文集也以此为名,称《印雪轩集》。俞鸿渐还有《印雪轩随笔》《印雪轩诗钞》等传世。
端木国瑚以《周易》研究闻名,著有《周易》45卷,融合象数、义理,被视为清代易学重要著作。同时又为著名诗人,诗风清奇,与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先驱者龚自珍齐名,时称“青田一鹤”。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称其:经术湛深,文辞雅健。代表作有《太鹤山人诗集》《太鹤山人文集》《地理元文注》等。其又擅书画,但被文所淹。端木国瑚长期在湖,留下了许多描写湖州的诗。
其一《赠金盖山农家诗》
早课芸田晚村篱,野人情味古鬓眉。
山坡竹笋牢相忆,门巷桃花惯不知。
饭后儿童三尺篓,灯前妇女一绚丝。
太平好比无怀氏,谷中鸣骆笑有谁。
其二:《云巢诗》
拨云山叶飞,晚照闻樵语。
为爱巢居人,独访云中隐。
竹光满谷青,闲房响药杵。
漱石吕公泉,灵芽为我煮。
为问古岩呦,梅花种几许。
下山金盖阴,夜有西峰雨。
端木国瑚笔下这些诗,十足的田园味道,字里行间为我们勾勒出他当时居于湖州金盖山、云巢山下的生活情景,折射出他在湖州治学的心境,读来清新无比。
是册印存中还有赵次闲为端木国瑚刻的“守梅庵主”“守梅庵”等闲章,也从一个侧面纪录了他在湖州古梅花观讲学的历史。
端木先生寿64年,有近四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湖州,对湖州的热爱不言而喻。1837年端木先生逝世,根据他生前意愿,葬于湖州仁王山,后灵位入湖州苏公祠,由门人生徒世代祭祀。
《瑞安林氏印存》印的收藏并结集者林大同,与湖州也有关系。林大同(1880—1936),字同庄,温州瑞安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林大同入上海南洋公学,复留学日本,后又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中式工科举人,次年殿试一等,授内阁中书。1925年,浙江省成立水利委员会,林大同被聘为主任兼技正,几次带队来湖对苕溪、碧浪湖、七十三溇港进行水利勘测,提出治水建议。后任钱塘工程局局长、浙江水利局局长兼钱塘江岸工程处处长等职。
林大同先生生平善书法,工诗词,遗著有笔记若干卷,拓辑《瑞安林氏印存》一册。此《印存》高19.5厘米,宽13厘米,为1916年原石传拓,据说当时仅拓5部,当属珍稀。温州图书馆曾收藏一册。
一本小小的《印存》牵联出多位与湖州相关的著名人士,真可谓小小印章,可窥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