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思思 通讯员 沈宇翔
本报讯 在德清县雷甸镇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近日有序签署“洁净雷甸”环境整治承诺书。通过创新“契约化管理+全民参与”模式,这个曾经的环境治理“困难村”已实现华丽转身。
“这不仅是承诺书,更是向全镇立下的军令状!”塘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琦荣介绍,上月初,村干部与村民小组长在村民会议上共同签署环境整治承诺,明确“一年实现村庄面貌根本性转变”的目标。截至目前,全村已有超过90%的农户自愿签署承诺书。
塘北村是德清“临杭桥头堡”,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治理挑战:全村户籍人口3382人,新居民达1万余人,出租房1700余间,各类商铺190余家,日均产生垃圾12吨。去年,该村环境卫生治理费用高达148万元。
马琦荣坦言,此前村里垃圾随意倾倒、污水直排、占道堆放等问题突出,多处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治理。转折始于今年2月启动的“洁净雷甸”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金家坝村民小组长张卫明回忆,他带着承诺书挨家走访时,不少村民起初持观望态度。“签下名字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这位老党员的工作笔记显示,通过“一户一策”指导,村民逐步完成门前三包清理、家禽规范养殖等整改。村里同步建立“承诺积分制”,将环境整治与充电桩使用、文化礼堂借用等村级服务挂钩。
如今,每周六的“环境攻坚日”已成为塘北村新风尚。由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发组成“清癣队”“护河队”,创新采用高压水枪清除小广告、生态浮岛净化水质。村里还联合镇政府设置40余个公告栏,规范各类广告张贴。不久前,一村民因违规张贴小广告被要求参与2小时公益清理,这种“体验式”处罚得到村民认可。
数据显示,“洁净雷甸”环境整治开展3个月来,塘北村累计清理卫生死角60余处,“牛皮癣”大面积清理10余处,整治省道两边乱堆放2处,清淤河道310米,清理淤泥1500立方米。
“塘北村的实践为辖区内城乡接合部治理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契约形式明确权责,用积分制调动积极性,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雷甸镇表示,该模式下一步将在全镇推广,并探索将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美丽环境真正转化为“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