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批做“减法” 美学做“加法”

吴兴区探索店招管理新机制

  记者  王艳琦

  本报讯  爱山街道一中医推拿养生馆日前新悬挂的店招成为街区新亮点。店招融合传统中医元素与现代风格的设计,既彰显中医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审美。这正是吴兴区探索店招管理改革的生动实践,通过系统性改革将审批标准从“统一样式”转为“安全美学双底线”,既解除商户创意束缚,又为城市街景注入艺术基因。

  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承载着多功能、多业态的复合型商业生态。通过前期整治,吴兴区已完成全域范围内老旧破损店招拆除整改,规范了户外广告秩序。然而,店招管理主体不清、设置同质化等问题仍制约着商业活力。“过去商户申请店招需层层审批,连字体颜色都有硬性规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坦言,传统管理模式与当前经营主体的需求存在落差。

  改革从管理思维破局开始。该局全面取消对式样、颜色的硬性规定,仅保留市容标准及安全规范要求。针对商业综合体及主题商业街特性,创新建立由行业协会、设计师、美学专家及商家代表组成的店招设计评审委员会,形成“松绑+引导”的服务模式。在爱山街道试点中,执法中队为中医养生馆提供优秀店招案例库,指导其将中医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同步开通开业占道许可快速通道,实现服务前置。

  如今走在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路两侧的店铺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老字号商铺采用榫卯结构的木雕店招,与电子屏动态展示相映成趣;文创商店运用亚克力透光板制作的立体招牌,夜间与灯笼矩阵共同勾勒出“古韵水街”的轮廓。这些变化得益于“一街一策”的精准施策——沿街外立面建筑要求采用灯箱、电子屏等高端形式,鼓励设置集成式店招;内街店铺则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允许使用竹木、铜艺等传统材质,并开放半米范围内的艺术造景空间,打造具有湖城特色的传统文化商业街。

  “店招是城市美学的微表情,更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该局介绍,当前正推动建立由运营公司、物业管委会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提供规范指导与审核服务。随着“容缺受理”机制深化推行,商户仅需提交核心材料即可进入预审流程,“浙里办”线上审批模块也在持续推进中。据悉,吴兴区将持续完善“生态、和谐、精致、活力”的城市美学体系,通过动态更新数据库、拓展智能审批功能,让城市“烟火气”与“精致感”相得益彰,全力打造彰显湖州特色的示范样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副刊
审批做“减法” 美学做“加法”
检验科化身“掌心宝”
湖州智囊团“授渔”丽水农场主
外贸监测工作实现“满堂红”
巡检特高压
市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月启动
茶乡圈来“国际粉”
家门口享康养
以“产业新剧本”迭代“招商大舞台”
466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率超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