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州这家企业用新技术破解凝血检测时空痛点——

检验科化身“掌心宝”

  记者  姚玲利

  太创生物医疗技术(湖州)有限公司实验室近日传来一阵欢呼,他们研发的便携式凝血检测仪首轮测试顺利通过。这款仅有血压计大小的掌上检测仪,创新采用超声导波技术,只需指尖一滴血,10分钟就能完成检测,将在明年底上市。

  太创生物负责人曾子骞研究凝血检测多年,有着丰富的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经验,深知传统设备的痛点:“日常血液检测需要耗时30到90分钟,有时会延误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时机,也无法对手术患者做全周期的凝血实时监测,增加了出血和血栓风险。同时,凝血检测设备有咖啡机大小,多固定在医院检验科,无法满足急诊和居家检测需求。”

  如何突破检测仪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成了曾子骞一直想攻克的难题。受浙大超声导波团队工业粘度检测的启发,他的团队创新性地将多用于工业领域的超声导波技术应用于医疗检测。“我们用超声导波‘听’血液的回声变化来判断凝血情况。”他介绍,这项技术突破使得检测设备得以小型化、便携化。

  在实验室演示中,试剂工程师陈万万边操作边介绍:“你看,只需把指尖的血滴在试剂卡上,并将试剂卡插入检测通道,很快就能出结果。再加上这台检测仪易携带、操作便捷、抗干扰,居家或是救护车等复杂医疗环境也能满足。”

  她特别展示了试剂卡的核心技术——冻干球。过去,检测凝血所用的化学物质会按配方调成液体,但大多需低温冷藏保存,运输成本高。于是,该团体想出新法子,把液态的化学物质冻成固态,以便于携带。她介绍,这一过程中,如何调温、控温,2个多月试验了上千次,现在的冻干球常温下可保存1年。

  周光洲是团队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他指着检测仪旁并排的通道解释:“前期我们想同时检测多个样本,但发现多个超声波互相干扰,后来就调整了超声波的探头频率,大大提升了检测速度。”

  该团队目前已实现仪器、试剂到关键芯片耗材的国产自主研发。更令人期待的是,他们正在为设备升级AI智能图谱识别功能。未来,这台设备不仅能辅助输血决策,还能预警血栓风险,相当于给每个用户配备了一位“凝血健康管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副刊
审批做“减法” 美学做“加法”
检验科化身“掌心宝”
湖州智囊团“授渔”丽水农场主
外贸监测工作实现“满堂红”
巡检特高压
市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月启动
茶乡圈来“国际粉”
家门口享康养
以“产业新剧本”迭代“招商大舞台”
466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率超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