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黎新
本报讯 在安吉县天荒坪镇的农家院落里,一场持续3年的宅基地纠纷近日迎来转折:民警张忠心和调解团队将调解桌搬到树荫下,就着清茶与和解糕,让两户村民笑着厘清了院墙边界。这场充满烟火气的“茶桌调解”,正是天荒坪派出所推行“四心”工作法的生动缩影。
面对基层治理新课题,天荒坪派出所引入金牌调解员王正平驻所指导,系统提炼其30年化解3000余起纠纷的“四把密钥”:责任心、耐心、热心与真心。每周固定开设的“调解课堂”上,这名白发调解员将“四心”精髓倾囊相授,带领全所民辅警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转化为实践指南。
如今,1600余名安吉民辅警正将“四心”理念转化为治理效能:以责任心为“压舱石”筑牢调解根基,用耐心作“听诊器”捕捉民生脉动,持热心当“温度计”温暖脆弱心灵,执真心为“金钥匙”开启心结之门。
“调解不是走过场,要听得进牢骚,耐得住性子。”在王正平常驻的调解室里,总备着热茶,让群众坐下来畅所欲言。去年处理一起茶园边界纠纷时,他连续3小时记录2名茶农20年的恩怨,从茶农琐碎叙述中梳理出关键矛盾点。事后,天荒坪派出所将此提炼为“三遍倾听法”:初听宣泄情绪、再听厘清事实、三听找准诉求,并要求所有调解员做到“当事人不停、倾听不止”。这种耐心换来的是群众信任,去年辖区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0.7%,78.5%的矛盾在首次调解中便达成和解。
“调解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要带着感情做事。”王正平调解工伤赔偿纠纷时,自掏腰包为伤者买药;处理家庭矛盾时,帮留守老人干农活拉家常。以此为基础,天荒坪派出所推出“五个一”暖心调解:递一杯茶、搬一把椅、说一句暖心话、做一件贴心事、留一个回访电话。民警们还以此为要,创新“田间调解”“民宿夜话”等工作模式,把调解桌搬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