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化人,从塑造环境开始

  媒体报道,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中小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第二批)》,继吴兴区之后,长兴县也入选。近年来,该县积极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润物有声、以文化人。

  在这个青少年日常交流常被“绝绝子”“栓Q”等网络“烂梗”浸染的时代,这场培养着青少年思辨能力的文化浸润尤为重要。当下,作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撑起未来的脊梁,青少年的语言环境,常常充斥着网络“烂梗”。这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对肤浅表达的推崇与对深度思考的抗拒?

  或许有人会说,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流变、不断更新、不断生长的过程,一味阻止青少年玩梗是否太过刻板、严肃、不合时宜?笔者认为,随着时代变迁,确实出现过能被时间沉淀而下的“梗”,甚至其中一些还成为了语言体系的一部分,但现今,一些青少年纯粹是将低俗的、无厘头的,甚至带有冒犯意味的网络“烂梗”当作潮流,且已不是少数现象。这些“烂梗”的传播,只是因为其庸俗粗鄙或是带有人身攻击意味而得到追捧,从而完成即时的情绪传播,毫无意境或文化的积淀,与精神污染何异?可以说,这并非语言的向上生长,而是语言的向下堕落。

  长兴县的实践,或许能给这种现象破题思路。先说为什么青少年生活中常常使用“烂梗”?一方面,网络世界的光怪陆离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意志相对薄弱,难以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看到网络上的“烂梗”被广泛传播,便误以为说“烂梗”是时髦的、走在时代前沿的,于是盲目模仿,盲目跟风,以彰显自己不落人后,获取关注。另一方面,青少年易于模仿,习惯了网络语言这种浅层次的交流方式,难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接受思想熏陶。这背后,或许是青少年对深度思考的抗拒、对表面热闹的追崇。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长兴县秉持“润物有声、以文化人”的理念,而所谓“以文化人”,不仅仅是让青少年身处文化环境之中,更重要的是让文化真正深入他们的内心,影响、塑造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纵观青少年的成长半径,其精力、眼界愈来愈被社交媒体与网络占据。曾经,身处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担心信息渠道不普及导致数字鸿沟。而今,信息渠道几乎唾手可得,人却在数字世界之中迷失方向,难以保持定力。于是,对五花八门信息的抵抗力与钻营一事的专注力反而逐渐成为稀缺品,在人与人之间分化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何培养青少年对抗网络“烂梗”的定力,值得思考。笔者认为,只有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富有文化内涵的成长环境,才能让他们在面对网络“烂梗”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文化人,当从塑造环境开始。

  (孙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评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用好“开山斧”,辟出新路来
以文化人,从塑造环境开始
免密支付 要便捷更要安全
服务不该“卡年龄”
为社会信用体系夯实数据基础
弹性补考彰显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