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上权益”化作“真金白银”

  记者  俞黎新

  通讯员  沈宜嘉

  本报讯  5月的贵州山区薄雾缭绕,吴兴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莫雪伟带着干警疾步穿过小镇,在一处偏僻民宅前停下脚步。“余某,终于找到你了!”门开瞬间,失踪数月的被执行人瘫坐在地,拖欠债主贾某的百万元债务终见曙光。

  这个看似普通的执行案件背后,是吴兴政法部门攥指成拳的联合攻坚。

  2023年,余某向贾某借款百万元后拒不归还。虽经法院判决并发出执行通知书、限制消费令,余某仍购置豪车、维持优渥生活,而债主贾某却因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最艰难的时候,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贾某说。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这样的场景曾是执行法官的痛点,吴兴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娄亚龙坦言,以往60%的拒执线索因证据标准争议搁浅。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吴兴区公安分局牵头打造的“公检法拒执案件办理协同体系”,在轻微犯罪综合治理中心落地生根。在这个集公检法办案专区于一体的“联合指挥部”里,法官、检察官、警官同台办公,墙上电子屏实时更新案件进展,桌上《拒执类案件办案指引》统一了案件移交、立案、起诉标准。

  “余某案就是试金石!”吴兴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周泉指着会商记录说,在余某案的研讨会上,法官指出其名下有车却拒不交付,检察官要求补充实际占有证据。公安机关凭借法院协查手续,调取余某使用车辆的证据。此后,通过吴兴公安情指中心的合成作战,半小时内即锁定余某在贵州的行踪,并查询到他一直在使用的车辆相关信息,为法院认定他拒不交车、赖账不还补充证据。次日,莫雪伟便带着铁证踏上追查之路,从发现线索到执行完毕仅用7天。

  高效协同源于机制创新,线下设立“办案专员”制度,公检法业务骨干联合办公;线上搭建全省首个“打击拒执一件事”数字化平台,案件材料通过“浙政钉”实时流转。

  原本需辗转3部门、耗时月余的流程,现线上48小时即可完成。“如同打通任督二脉。”莫雪伟感慨。

  这种协同成效明显:2024年至今,吴兴区拒执案件立案率提升50%,审查时效压缩48%。截至今年1月,2024年积案全数清零,22名嫌疑人被移送起诉,1130万元“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为70余名群众追回欠款。

  “过去我们像三支各自瞄准的箭,现在合成一支穿甲箭。”吴兴公安法制大队长周泉这样形容改革成效。随着贾某工厂机器再度轰鸣,这场政法联动的“拒执战”不仅挽救企业于危难,更重塑着“守信者畅行、失信者难行”的法治新生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广告
涉外商事调解宣传月活动举行
让“烟火气”有序绽放
水电气计量收费科普直播开展
这一晚,“村味儿”十足
“极速鲜”护航枇杷旺销
停不下来的“电波”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举行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
“纸上权益”化作“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