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忻媛
上周一傍晚,天空中丝丝缕缕的钩卷云,犹如一个个亮眼“逗号”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都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云,就像是天气的“表情包”,天上挂着什么云,往往预示着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看云识天气”。
在自然情况下,云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为充足的水汽、足够的凝结核和使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条件。充足的水汽来源于地球表面水的蒸发,随着水汽的上升,空气的温度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过饱和就会形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就会形成我们所见的云。
云就像个淘气的孩子,刚才还在你头顶上空,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抑或像个魔术师,摇身一变,成了其他模样。云为什么这么千变万化呢?总的来说,这是因为水汽在凝结或凝华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云状,这就是不同云形成的个性。
在气象学上,根据云底的高度,云可分成高云、中云、低云三大云族。然后再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成因可将其划分为十属二十九类。其中,高云族云底高度通常在6000米以上,主要包括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这些云主要由冰晶组成,通常呈纤维状,轻薄透明,如丝缕般光泽。中云族云底高度在2500米至6000米之间,包括高层云和高积云。这些云多由水滴或冰晶混合组成,云体较厚,常带有条纹或纤缕结构。低云族云底高度在2500米以下,包括层云、层积云、积云和积雨云。这些云多由水滴组成,形态多样,如层云低而均匀,积云则像棉花糖般蓬松。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从而总结出看云识天气的经验,还通过谚语代代流传。像“棉花云,雨快临”,这里的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高层大气层不稳定,如果云层继续降低、增厚,说明本地区已处于低压槽前,很快会下雨或刮风。还有“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太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当然,看云识天气也不是百发百中。云自身演变时的偶发因素、地域差异、地形条件都会使这种经验预报法失灵。所以,出行时最好还是多参考天气预报。大家可以关注“湖州气象”官方微信订阅号、“湖州气象预警”官方微信服务号、“湖州气象”官方微博,或者通过湖州天气网https://www.hz121.com.cn/,声讯电话96121等湖州气象信息权威发布渠道,及时掌握最新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