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轰鸣的工业革命时代,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蓬勃发展的今天,计量始终是人类进步与创新的基石。这一跨越时空的文明纽带,在每年5月20日的世界计量日得到集中彰显。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计量日的起源。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采用相互不同的测量单位和测量标准,严重阻碍了贸易与科技交流。进入18世纪,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使得统一各国测量单位制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1875年5月20日,17国代表在巴黎正式签署《米制公约》,将“米”定义为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以米的十分之一长度为立方作为容量单位,定名为“升”;以1升的纯水在4摄氏度时的重量(质量)作为重量单位,定名为“千克”。这种单位制完全以“米”为基础,因此得名为“米制”,为现代国际单位制(SI)奠定了根基。
因此,为纪念《米制公约》的签署,5月20日被定为世界计量日。
(记者 邱瑭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