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县域尝试

  陈敏华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大思政”教育高度重视。

  第一,“大思政”关乎“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指导,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和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培养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

  第二,“大思政”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党的二十大在阐释育人目标时,明确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青少年儿童开展“大思政”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中之重,直接决定儿童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对国家、社会、个人的认同感。

  第三,“大思政”关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大思政”之“大”在于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支撑,还在于突出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乡土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熔炉”;“大思政”之“大”还在于融合“认知、体验、实践”的完整闭环,让学生在知情意行中“正三观”。

  构建新时代“大思政”教育格局,长兴进行了以下探索。

  聚力资源整合

  丰富“大思政”教育载体

  第一,开齐开足思政课程。目前,全县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100%开齐开足。立足长兴实际,针对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开发地方性德育教材《可爱的长兴》《我说长兴》等。注重在《语文》《历史与社会》等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资源,融入“大思政”内涵。

  第二,用足用好红色资源。用好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竹元村县委秘密交通联络站旧址、县档案馆等红色资源,打造“星火长燃·研学赋能”红色教育实践共同体。开设“团心向党·青听”“长兴少年说”微宣讲栏目,设置“青春向党,时代向上”视频专栏,构建线上学习资源库。用好《江南小延安》《仰峰》《最好的时代》等红色读本,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给养。

  第三,建好用好各类阵地。全县14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体育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100%实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建成教育实践中心、职教中心、圣莲苑水生植物园3家省级劳动教育基地,以及学农、学工校内劳动基地36处。完善的阵地资源为儿童青少年的“大思政”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聚焦形式优化

  激发“大思政”教育活力

  第一,抓实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在课堂教育之余,注重通过辩论赛、讨论会等形式,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参与度。通过名师展示课、专家讲座,教学论坛等活动,组织教师相互学习研讨;开展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促进学科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到思想品德课和少先队活动课师资培训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第二,强化主题教育。引导各学校抓住“七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针对青少年广泛开展“童心向党”教育活动,实现全县学校100%全覆盖。小学段突出体验式学习,开展“观看红色电影”“唱响红色经典”等教育活动130余场次。组织全县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以“寻访红色足迹,重走革命路”为主题,利用乡土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60余场。

  第三,传承乡土文化。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和校本资源是“大思政”教育最接地气的资源。如基于挖掘和传承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林城幼儿园“亲亲百叶龙”、里塘小学“刘井狮舞”等;如基于构建乡土自然资源特色项目的吕山中学“荷文化”、吴山幼儿园“玩转田园”等;也有基于校园特有资源的泗安中学“红色德育”、实验小学“苏红小女排”等。

  聚焦品牌打造

  擦亮“大思政”特色

  第一,打造民族融合教育样本。长兴职教中心自2011年承办全国首届新疆中职班以来,在全国首创“融合教育”模式,改变新疆中职班“校中校”的学习方式,在“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用餐”的基础上,秉持“来浙成人、回疆成才”的理念,不断强化新疆学生的价值认同、习惯养成和技能提升。

  第二,深度优化德育导师制。2002年,长兴中学在全国率先推行德育导师制,创设亲情化、个性化、全员化的德育新模式,先后获得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等荣誉。德育导师制实现了传统“三维德育模式”向“教师导师、学生导师、家长导师”的新“三维德育模式”转变。2021年,德育导师制被省教育厅评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2022年长兴中学成立首席德育导师团,进一步发挥优秀德育导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德育导师制在变革中深化内涵。

  第三,创新综合实践品牌项目。2013年,教育实践中心结合本土红色文化创建“英雄连队体验营”,围绕五星课程体系,开展思政教育、生命体验、劳动实践、科技创新、团建拓展等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已有20多万名青少年学生受益。该项目被列入2020年湖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项目。

  (作者单位系长兴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县域尝试
四维聚力赋能湖州网球运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仁医红心”党建品牌的路径
场景创新促进人形机器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