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吉发生一起“惊魂”事件,7人夜间被困电梯,好在当地消防迅速赶到,成功将人救出。为这场高效救援点赞之余,还得“拧紧发条”,安全非小事,不能拖了后腿。
电梯安全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近年网络上关于“老龄化”“假维保”“难管理”等讨论频上热搜。一部电梯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再“智能化”的升级也无法抵抗“老化”的自然规律,随着中高层住宅、旧小区不断“加梯”,数量庞大的电梯需要“养老”服务,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做好“技术+制度”的双保险尤为重要。
事实上,作为特种设备,电梯受到严格监管,重视程度更是逐年提升。各类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无忧乘梯安民行动”重拳出击,去年起,湖州还“釜底抽薪”,着力破解“退休难”问题,对住宅老旧电梯“下手”,展开更新改造。
电梯虽“小”,事关民生。面对“家门口的安全”,多强调“底线”,把关口前移,坚决杜绝纸上盖章、走个过场等行为,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但要让电梯运行更平稳,日常“体检”只是第一步,“病”怎么治,钱从哪来?活谁来干?事怎么管?使用、安装、维保、管理、监督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抹稀泥”。
比如夏季高温多雨,是电梯故障高发期,物业和维保单位须合理增加巡检频次,重点关注主机散热、电路防潮等,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及时解决。市民也应提升安全意识,规范乘梯,否则每一次用物品阻挡电梯门、每一次骑电动车进出轿厢,都是在给自己“埋雷”。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老房改造、自建房升级、别墅设计中,家用电梯的安装已很普遍,尽管性质略有不同,但安装、维护、保养一个也不能少,业主还得多上心。
(张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