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专业特色 彰显艺术美育

——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考
韦碧莹 《千峰耸翠吴山青》
姜鑫 《信仰》
王京 《使命引领未来》
沈佳 《实干兴邦》
朱云啸 《恪尽职守 廉洁从业》
卲秋辰 《中国梦》
李璟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姚敏娟 《实践是理论之源》
金琳琳 《致敬逆行者》
郭敏 《一蒂千花白玉团》
沈思齐 《青春》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匮缺的内容。在人的整体发展历程中,美育不可或缺,最终能促进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美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片面地将其视作“艺术教育”,认为音乐与美术就是美育教育的全部,受到这种狭隘思想的影响,美育教育的方式极其单调,没有从更广的范围内找到更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聚焦于学前教育专业美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在立美育人这一目标的导向下,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部以学生成长、社会发展为根本,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该专业美育教育的开展指明了一条有效路径,同时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课程改革、美育教学建设水平提升助力。

  一、创建艺术美育内容体系,拓宽美育实践活动领域

  在艺术美育实践探究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部形成美育教育教学两条“链”,其中一条为“教学链”,就是组织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具有显性特征;另一条为“活动链”,即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素质。实践中两条“链”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共同发挥出人才培养的作用。在向社会传播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以艺术展演活动为载体推广优秀案例,同时安排更多骨干教师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比如为幼教机构美育校本课程开发提出思考及建议,使良好的美育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

  逐步组建了多个美育实践活动团队:如书画社、扎染社、剪纸社、合唱团、舞蹈队、声乐小组、钢琴小组、街舞社、健美操队等。同时为美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每年的“新生才艺秀”“元旦文艺汇演”“红五月合唱比赛”等。这些活动均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这些课程和活动都为学生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同时也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也很好地体现了美育教学目标。

  二、形成美育化建设的“四个融入”

  融入课堂,让课堂成为美育教学建设的抓手;融入课外,让学生在多样化活动和课外实践中体验美育的魅力;融入队伍,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美育教学建设的践行者和教育者;融入评价,让美育化教学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遵循中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四个融入”,增强了学生能力本位意识。通过各类教育行为,使美育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追求。

  三、完善实践活动机制,拓展学生成长天地

  1.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美育实践与交流

  幼教机构的各种资源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部美育活动的开展所用,通过增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的贯通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环境,使得学生的校外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同时也鼓励他们投身于科研项目,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自己职业的理解,达到提升能力、锻炼品质的目的。

  2.加强艺术实践活动,凸显以美育人体验

  在培养学生开发意识、创新意识过程中,艺术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载体。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可以参加的艺术实践活动类型丰富,例如美育班会、知识竞赛、艺术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把学生引入广阔的学习空间之中,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空间有限的难题都能得到解决,学生的创作潜能被撬动,实操能力也得到提升。

  3.组织“三下乡”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才能

  鼓励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乡土文化进行研究,了解文化艺术发展情况,使他们对家乡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产生更为充分的了解,在调查报告中指明怎样解决传承乡土文化方面的问题,着眼培养学生“艺术的生活力”。在教师科研项目之中,积极吸纳更多品学兼优、热爱科研的学生参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舞台,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数据,以美育研究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沈佳 郭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考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法治
   第05版:码上湖州
   第06版:专题
   第07版:都市
   第08版:都市
   第09版:漫评
   第10版:实用信息
   第11版:实用信息
   第12版:湖州味道
打造专业特色 彰显艺术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