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漆染生活 墨绘梦想

  潘建华在家展示历年画作。

  文化礼堂画室成了潘建华在漆匠与画家身份间转换的驿站。

  潘建华的作品栩栩如生。

  潘建华做油漆时非常专注,乡亲们称他为巧匠。

  做完油漆活后,潘建华便来到画室作画。

  记者  伊凡  摄影报道

  今年61岁的潘建华,是一名漆匠。上月初的一天清晨,他骑着电动车来到德清县下渚湖的一个装修工地,开始刮腻子。下午2点,潘建华推开文化礼堂画室的门,洗净双手,站在画案前挥毫泼墨。这方小天地充满墨香,成了他漆匠与画家身份转换的驿站。

  潘建华16岁握起漆刀,在油漆行当已浸染45个春秋。“那时流行老式木床,前辈们都会在床栏板上描绘《三潭印月》《六和塔》等漆绘,还有梅兰竹菊橡皮画。”潘建华回忆道,落笔前他必先在废纸上反复描摹。这份专注,使得他19岁便早早出师,成了乡亲们赞不绝口的巧匠。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年的老式木床逐渐淡出生活,潘建华却未曾搁下画笔,改为纸上临摹,这成了他新的寄托。直到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临摹画作得到一位专业美术老师的肯定,这让已迈入中年的潘建华如沐春风,心里蛰伏多年的“梅兰竹菊”再次绽放。

  2019年,55岁的潘建华做了一个令家人不解的决定:他拿出自己近半年的收入,报考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变临与创作高研班。此后连续两年的周末,在德清开往杭州的早班高铁上,多了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那是潘建华心之所向的奔赴。

  后来,村里人渐渐发现,这个整日与油漆打交道的老师傅,竟能画得一手好丹青。之后,大酒店高薪邀请他画墙画,潘建华非常欣喜,比起收入,他更在意的是“大家认可我的水平”。

  虽然已年过半百,但潘建华依旧坚持每天干完油漆活,就钻进画室在宣纸上倾吐心声。当村庄渐次亮起灯火,那个在画案前倾心的身影,正用笔尖绘制着那幅从未被搁浅的青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图说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版
漆染生活 墨绘梦想
心中有戏 越韵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