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伊凡 摄影报道
在湖州文艺之家一间排练室里,1963年出生的王小珍(艺名:王秀珺)身段轻盈,唱腔清亮。退休七年,这位民间越剧团创始人与核心演员,正带着同龄的“银发身影”,活跃在水乡戏曲舞台上,将悠扬的越韵萦绕在长三角城乡。
王小珍的戏曲人生始于1981年。18岁的她考入嘉兴青年越剧团,成为第一代“小百花”新秀演员。在名家顾锡东戏剧里饰演首任花旦。1993年剧团解散后,她进入文化系统工作,但心底对舞台的眷恋从未淡去。
2012年,退休前夕,她牵头成立“吴兴之星”越剧团,召集同样爱好越剧的老姐妹们重返聚光灯下。“二十年不登台,嗓子像生了锈。”王小珍说。剧团成立初期,条件简陋,她们对着视频逐帧练习;经费紧张,她们自掏腰包购置行头。十多年来,剧团坚持公益演出。演出之余,她们还在小学和老年大学开设戏曲课堂。微薄的补贴远不抵她们的付出,但王小珍与伙伴们甘之如饴。凭着热爱与毅力,这群平均60岁的“银发演员”,竟重排《五女拜寿》《碧玉簪》等5部大戏和三十余折子戏。
被问及要唱到何时,王小珍笑着理了理鬓角:“唱不动了就唱给自己听,给山水听!”岁月沉淀,她对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年轻时表演在脸上,老师让笑就笑,让哭就哭。现在,戏在心里。”
水袖翻飞间,那些藏在皱纹里的万千情愫,让越韵愈发醇厚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