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奥
本报讯 在长兴县虹星桥镇宋高村,县民促会秘书长、驻宋高村县级文化特派员韦超日前正勾勒风景轮廓,笔尖落处,斑驳墙面渐生神韵;短视频平台上,县新联会会员、网络人士陈荣锋举着玉竹扇细说弁山往事,50万粉丝在线追更江南故事;古戏台上,“岕礼莲湘” 的舞步踏响节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伟莺带领的队伍从6人壮大到50人,非遗韵律浸润乡野……这些散落在长兴乡村的艺术图景,连日来已成为县委统战部凝聚统战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县委统战部以“统战搭台、文化唱戏、团结赋能”为路径,构建起艺术滋养乡村的完整体系。在机制创新上,确立“统战牵头、上下联动、各界行动”工作模式,联合宣传部、文广旅体局等部门,组建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家、文化达人组成的基层服务队伍,仅非遗领域就集结20余名牵头人,让93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扎根乡土。针对乡村文化资源转化难题,创新“非遗+新业态”“艺术+产业”路径:小浦镇方岩村的千年“岕里婚庆”变身为沉浸式剧本杀,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李家巷镇石泉村引入国家级古建工匠修复“百桌厅”,联动省市县民盟三级建成“石泉书房”,让古建成为文化客厅。
民族团结促融合。依托县民促会的平台资源,韦超积极在村里精心打造“民族团结之家”和民族文化展示角。“要让文化真正在乡村扎根,就必须找到与这片土地的共鸣点。”韦超说。同时他作为县级文化特派员派驻虹星桥镇,为将优质文化资源引入乡村,积极联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县戏曲家协会等专业力量,搭建起文化惠民的桥梁。他精心打造“国风课堂”等特色载体,通过举办书画雅集、戏曲传习、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为民族团结注入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