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味

  ○ 王德强

  说一下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我们,那个时候的一种年味。

  年关将近,外婆早早地安排我们做好过年的准备。腌咸菜,杀鸡、杀鸭。鸡鸭都是自家养的,平时不舍得吃,留着过年。最少不了的,就是要准备一个猪头。那时,买肉要凭票,一年下来,没有多余的票买过年的肉。于是买猪头是老百姓过年的首选,因为买猪头不需要购肉票。

  我记得,过去接近年关,都是天寒地冻的。小河结冰,冰上可以走人,小孩在冰上玩耍,别有一番趣味。买猪头就是与严寒抗争的过程。天还没暗下来,肉墩头(卖肉店)门口就热闹非凡了。小孩们把破篮子排在店门口,里面放着砖头或毛石头,防止被风刮走。然后互相打闹、玩耍。夜深人静了,有些小孩被家里其他兄弟姐妹替换了,留下来的小孩,还是静静地守着自家的破篮子。后半夜,天极冷,大片鹅毛白雪飘落下来。孩子们缩着脖子,卷着袖笼,躲在廊檐下,不停地跺着脚,那脚趾真的是钻心地疼。

  难熬的寒夜终于过去了,天蒙蒙亮,孩子们就拿着破篮子排起了长队。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么长的队伍,没有多少人能买到猪头,因为猪头是有限的,但大家还是坚持排着队,毕竟,“猪头就是年味!”

  记忆中,我们每年都很幸运,都买了到猪头,因为我们在上一天的中午,肉墩头还没打烊的时候,就在店门口边上排上了破篮子,牢牢地守在那里。

  猪头买回来,首先也是我们小孩的事。几个小孩围着猪头,拿着镊子拔毛。拔毛不是一件省心的事,猪头上的毛又粗又硬。猪头毛拔得差不多了,当然上面还留着许多断毛。大人说这些毛吃下去没关系的,来年杨梅上市时,多吞几棵杨梅核,猪毛就会被带出体外。

  一切准备就绪,大人把对半劈开的猪头放在尺八大铁锅里开始烧煮。那时城镇居民大都用煤炉,火势慢,因此烧猪头的时间很漫长。从上午到下午,直到煮猪头的铁锅冒出阵阵白水汽,香味飘满屋子并透出门外,猪头才熟烂于锅。

  拆猪头骨简直是提前过节。一看到大人准备拆猪头,我们小孩包括要好的邻居小伙伴便围过来,我们的年味从这时开始了。大人手脚麻利地捞起猪头,放入大瓦盆里,趁热拆卸骨头。这时,我们的小手会高高举起,等待大人的分配。先是每人会得到一小块掉落下来的零星小肉,小伙伴们会津津有味地品尝这一年才能吃到一回的美味。然后大人就开始分配拆下来的骨头,大一点的小孩得到大骨头,小一点的孩子,得到的当然是小骨头,但留在小骨头上的肉似乎多一点。我们各自拿着猪骨,仔细地扒拉里面的肉粒,细细地咀嚼年味。最后男孩们把吃得干干净净、舔得发白的骨头拿在手上,学着猪叫,互相追逐……真是一片热闹祥和!

  第二天就是年三十,在盼望已久的年夜饭上,中间放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猪头肉,一盘冻得结结实实的猪头糕,还有一大盆冒着白气的大白菜烧粉丝猪头汤,当然还有几个其它菜。连天的炮竹响过后,年夜饭开始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图解
   第06版:专版
   第08版:副刊
年味
诗八首
阳春面
雪落青瓦上
暖阳
墙壁
岁寒清供(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