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囊”高效守护公平正义

全市基层法院数字改革评价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记者  陆晓芬

  本报讯  11年的纠纷解了! 南浔区东迁街道村民张新荣近日长舒一口气。当天,在该区法官和人大代表的多方调解下,通过“共享法庭”,这场涉及多地、近70人、200万元的欠款纠纷案顺利调解结案。

  数字赋能家门口司法服务,全市976家“共享法庭”是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全域数字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院以数字化思维引领实践创新,以审判流程再造和诉讼管理重塑整体性变革,驱动司法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辖区法院审判执行能力。据最新消息,2021年“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评价指标中,湖州地区中基层法院全部达到80分以上,均居全省前列。

  对照“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目标,去年市中院在全省探索成立数字研判决策中心,对全市法院系统反映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办案效果以及便捷度的核心指标进行一屏展示、智能研判、辅助决策。“中心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全市法院反映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指标数据,对超出预设合理区间的指标实现精准决策,即时提示提醒责任人。”市中院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孟振华介绍。

  同时,我市还在审判流程上精细改革,南浔区人民法院成立的集约化数字管理中心以“集约流水线”配套优化重组审判辅助人力资源,运用科技手段强化辅助事务监督管理,让审判流程加速跑。“从立案到调解再到还款,原本以为这个案子至少要花大半年时间,没想到1个月不到就收到了第一笔还款。”当事人老王说。自智能化“繁简分流”试行以来,我市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0.15天,同比减少9.36天。

  执行事关群众胜诉权益的兑现,在实践中打击拒执犯罪工作面临线下跑、移送难等堵点。对此,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跨部门数据共享、多跨场景应用,探索对打击拒执犯罪流程再造,厘清公诉案件、自诉案件两种办案方式流程,进一步分解出3项一级任务和62项最小任务颗粒,明确公安、检察、法院在其中的具体职能,并借助智慧执行2.0系统和省高院搭建的省级平台,把原有线下办案模式最大限度进行数字化整合,全程线上留痕。机制运行以来,公安部门立案审查反馈时间缩短到5天,法院移送拒执线索121条。

  “接下来,我们将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积极融入法治领域和社会治理领域数字化改革,提高群众司法满意度,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加速数据协调共享,优化司法事务配置。”市中院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全市基层法院数字改革评价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出警实效提高三十分钟 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百分之十七~~~
~~~
~~~
~~~
~~~
~~~
~~~
全市唯一入选的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成~~~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图说
   第05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第06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第07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第08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第09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第10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第11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第12版:3·15共促消费公平
“智囊”高效守护公平正义
长兴“气象智治”助力公共安全
守好物防关
第一次背“战友”!
“匠领先锋”在德清上线
一定要看看他们的样子!
伤口不大我没必要休息!
以奔跑者状态扛起核心引擎使命担当
一片田园长出新产业
南浔加速打造“浙北新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