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足绣花功夫 建设品质湖州

  陈晔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加速城乡融合,掀开新型城镇化崭新一页,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打造宜居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这是市委站在新发展阶段,为走好绿色低碳共富之路作出的新谋划,也体现出市委加快推进新时代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担当。近年来,杭州、成都、南京、上海、东莞、重庆、西安、长沙等城市相继提出过建设“品质城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宜居城市”等战略目标,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湖州而言,城市发展重在小而精致,且富有活力。笔者认为,未来湖州需从空间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文化、双创生态四个维度靶向发力,以高质量建设品质湖州,实现在湖州既看见美丽中国,又共享美好生活。

  一是坚持系统规划,实现空间环境秀美舒适。强化城市空间秩序,控制基准高度与标识高度,对重点地区空间尺度标识性和一般地区空间尺度整体性进行差别化引导。注重整体保护和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外观及色彩,保护历史街巷与河道的走向、尺度、地面铺装及沿线建筑风貌。注重城市色彩规划和管控,建立完善的城市导色系统。加强对立面改造的前期规划设计,进行整体色彩规划。通过地标设计、界面控制,加强城市景观风貌的秩序感,通过分区引导增加城市景观风貌的丰富度。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质,增加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加强城市雕塑、艺术化的城市家具和公共设施以及广告、照明等景观要素的整体规划。

  二是坚持民生导向,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在日常出行方面,针对目前整体公交系统不够发达,存在等候间隔时间长、换乘次数多等问题,需要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实现只换乘一次即可到达市内任何一个地方。在消费场景方面,加大建设高品质消费场所,打造高质的咖啡屋、茶馆、小吃店等。针对湖州传统美食,可探索在沿用传统配方的同时,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在形式上升级变革。在社会保障方面,深入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打造全市域医共体升级版。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优化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动在湖高校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打造学术高地、育人高地、科创高地。

  三是坚持精致人文,实现社会文化先进和谐。对于湖州而言,需要补文化气息的短板,进一步挖掘湖州城市的文化内涵,平衡城市传统感与现代感,打造市民可亲近、市民可展示的文化新空间。优化城乡文化空间布局,积极建设以市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公园,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大剧院、音乐厅等大型文化空间的品质提升。延伸文化空间触角,注重打造在楼宇、小区、社区打造小而美的文化空间,推动人与人之间形成新型社群关系。鼓励各街镇根据功能定位、产业特色及资源禀赋等,有针对性地配建社区级博物馆、美术馆、演出场馆等文化设施。加大社会投入,在城市书房的基础上引导高端文化需求,建设文化湖州新地标,特别是将城区有限地段释放新价值,多打造一些网红打卡地。

  四是坚持久久为功,实现双创生态富有活力。未来五年,湖州要以实施“五谷丰登”计划为牵引,大力发展“创谷经济”,关键是解决好如何吸引高端人才、项目和企业入“谷”、如何安心留“谷”的问题。其一,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实施“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在创谷内融入AI、大数据、云计算等更多的新技术元素,提高创谷对于高端人才、高端产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其二,抓住项目引推“牛鼻子”,健全招商体制机制,推动高品质项目落地生根。着力以平台引才、以产业聚才,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吸引更多的低年龄、高智力的人才向创谷集聚。打造出多渠道、开放式、清单化的创谷服务品牌,积极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不出街区、就近便利”的精细化服务。注重生活氛围营造,可引进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业态,开展青年人才联谊会,组织“青年之家”,帮助人才丰富生活圈,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讲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法治
下足绣花功夫 建设品质湖州
运用系统思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美丽乡村的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