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何立胜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不仅是针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长期不动摇的根本体现,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资源条件、组合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方式、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挑战具有复杂性、全局性。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有利条件。

  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盼望。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没有高质量发展,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流于空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才能最广泛有效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能动性。

  应该看到,为14亿人口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则,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发展好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夯实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要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要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好民营经济在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推动创新创业中的生力军作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要理解把握企业家的社会心理特点,了解市场关心什么、担心什么,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做好政策评估、市场沟通,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出台服务市场主体的高质量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信任、依靠和尊重企业家,发挥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创新创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

  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导资本有序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真正形成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保持经济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五位一体”当然不是平均发力,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其他建设应当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经济建设是根本,是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或基础,目的是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历史经验与持续发展的逻辑表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生产力跃升、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社会巨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改变了中国命运,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版图,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

  归根结底,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基础。

  载《解放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法治
下足绣花功夫 建设品质湖州
运用系统思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美丽乡村的蝶变之路